关键词为 “进化” 的文章

12个进化的示例

by Matrix on 1月 2, 2009

为了纪念即将到达的达尔文200周年诞辰,《自然》杂志编辑了一组简洁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进化示例。《连线》则编辑了12幅

 Almost, But Not Quite, a Whale. The fossil record suggests that whales evolved on land, and intermediate spec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ut what of their last terrestrial ancestor? In 2007, researchers showed that Indohyus — a 50 million-year-old, dog-sized member of the extinct raoellidae ungulate family — had ears, teeth and bones that resembled whales, not other raoellids.

 

有没有人对生命的分子进化感兴趣?

by redondoself on 10月 3, 2008

可以浏览http://www.exploringorigins.org/这个网站。

基于“RNA世界”假说,从RNA分子从自折叠、自我复制、clay介导的RNA多聚化,到脂质分子的起源,自组装成脂质泡(双层脂分子形成的膜自发融合产生vesicles),脂膜的上脂分子运动活跃,脂质泡可以“生长”,最后由RNA和脂质分子组装成最原始的细胞。这些动画给我们提供了一副早期地球上生命诞生之初的分子进化图景。

作者简介:Animations and illustrations were made by Janet Iwasa, a 2006-2008 NSF Discovery Corps Postdoctoral Fellow, in collaboration with Jack Szostak and his laboratory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the Curr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m at the Museum of Science. Movie narration was kindly provided by Tony Bell.

我已经转载到自己的博客上了,也欢迎访问。

心理是什么?.0

by kosmos on 11月 21, 2007

心理,何以成为我们要考虑的一个对象呢?

看到海水漫上来,我们说那是因为潮汐;
看到一个人走过来,我们说那是因为他愤怒。
这就是区别:我们都默认了人的行为的原因,是一种称为心理的东西。

那么人可以没有行为吗?一个物理对象静止,我们有可能忽略其静止的原因,但对于人,只有死人、以及类似死人的人,没有行为。活着的人,每个时刻都是处在行为之中,每个时刻我们都没法忽略其所处之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结论:心理,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必要环节。

然后,我们开始来合理地理解人类的行为,种种行为,以便逐步来了解心理这个对象。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动作与行为
动作,是依靠我们的运动机能来完成的,因此,动作对应的,只是我们的运动机能。
但,运动机能从进化的最开始,就不是自足的,(就不是孤立的,无意义的),而是服务于我们的生存的。

下面我们要开始触摸到“心理”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行为的作用域

最早的多细胞动物(多孔动物门)能够在水中漂游,是因为那个生态位的存在,从而导致一个恰当的物种占据那个生态位。因此,它的运动机能,或者说,它的漂游行为,是由那个生态位决定的。

人类面对存在

by kosmos on 10月 7, 2007

首先是有存在在那里。
对于那个存在,我们经由种群与个体的历史而拥有一些经验。
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这个宇宙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对这个宇宙的感知,如果把这本身看作是一个宇宙事件的话,该事件就一直是处于生发的进程中。
这,就是我们主要的处境。

这个处境的要点是,我们对那个存在的感知、认知、思想、…不管如何说,都属于那个生发中的事件进程。
关于那个事件进程的趋向,存在多种的说法,但不同说法之间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的相同的地方:都是以推进该进程为趋向。
那么推进该进程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全力推进该进程,是人类这个物种最重大的进化选择。最初,人类选择智慧功能的增强,而不是选择其他生理功能的特异性增强,来作为对生境的应
对,例如攀援型的类人猿,选择的是特化自己双臂甚至尾巴的树枝间的攀援功能。当然,我这里说的选择,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自我意志下的选择,而只是指一个现象
上表现出来的选择。
这么一直看下来,就知道,我们人类已经是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我们愈是由这个选择获得物种优势,愈是更加凝练为自我意志下的选择,这,即是人类文明史以来,我们对于智慧、知识、精神等等,不懈追求的根本原因。
明白了这么一个历史的背景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比较恰当地理解这个进程的实况了。

首先,有存在在那里,这是我们的一个最基本的认知要得以发生的初始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会导致认知紊乱,一种认知障碍甚至精神病变,这种病例是有案例可究的。
然后,就是我们自己与那个存在发生交互作用。

我们都是幸存者

by kosmos on 3月 15, 2007

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小矮人,…我们曾经的同行者,都已经灭绝了。为什么?
据说,三万年前,我们在石洞壁上绘制的壁画,可能算是一个答案:我们因为具有超出此时此地的观看的能力,而使得我们能够在11万年前严酷的冰期环境压力下,更加具有生存技巧。
也就是说,因为杰出,所以幸存。

与我们同一个属但不同的种,都无法生存下来,如果不是纯属偶然,就是意味深长的。
向后看,人,作为一个单一的种,具有思维当中特定的某种能力,出现于生命物种的系列,其意义,足以与动物与植物的分化相比拟,甚至有过之。
但,如果向前看,生命之此种新能力的出现,还只是10万年左右的历史,相比于直立人1百多万将近2百万年的历史,我们的爆出,是一个什么涵义的预兆呢?

当然,幸存,并不是可以过分拔高的伟大事迹,因为更早期的同类,灵长类的猿猴,也都还有幸存者,再往下的物种,也还有大量的幸存者。
但是,人类思维能力的爆出,是否足以让我们应对将来的灾难?也就是说,我们能否一直幸存下去呢?

答案,也许只能从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里面寻找突破,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可以在人中杰出?

显然,如果我们承认以下几点:
1,在地球的环境里面,乃至在我们目前所知的所有类地行星里面,我们人类,是具有最高级生命形态的物种。
2,生命的进化不可能到人类出现就开始停滞。
3,目前比人类低级的物种能否反而进化出比人类更为高等的物种吗?如果不可想象此点,那么:
更高等的物种,只能出自我们这群人中间。

且慢,什么叫更高等?如果这个概念的涵义是足够清晰的话,那么有什么理由,我们可以认为进化必须具有如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