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物” 分类下的文章

Von Neumann——一位科学大师

by jake on 4月 25, 2007

现在在很多领域中的研究都不能避开von Neumann这个人,然而,这个人在中国大众中的普及程度估计比不上霍金、纳什。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们都背过,第一个发明电子计算机的人是冯诺依曼,但他在其他领域的贡献就很少为大众所知了。
他是博弈论的创始人,人工生命的理论先行者,计算机的发明人,甚至也是复杂性理论的先行者。他还有很多很多洞察是不为人知的,真的感觉他的思想太超前了。

这篇文章是wolfram (Mathematica软件的作者,A New kind of Science的创始人)写的纪念von Neumann的文章,共勉吧。

John von Neumann’s 100th Birthday
Today (December 28, 2003) would have been John von Neumann’s 100th birthday—if he had not died at age 54 in 1957, and that gives me an excuse today to write a little about him. (I would have liked to spend longer on this, but December 28 only lasts so long, and I have many other things to do.)

I’ve been interested in von Neumann for many years—not least because his work touched on some of my most favorite topics. He is mentioned in 12 separate places in my book—second in number only to Alan Turing, who appears 19 times. (See www.wolframscience.com/nks/index/names/t-z.html.)

I always feel that one can appreciate peoples’ work better if one understands the people themselves better. And from talking to many people who knew him, I think I’ve gradually built up a decent picture of John von Neumann as a man.

He would have been fun to meet. He knew a lot, was very quick, always impressed people, and was lively, social and funny.

第二集 西西里岛美丽的传说

by ipang on 4月 13, 2007

原文地址:第二集 西西里岛美丽的传说

第一集 金字塔下的“神棍”

by ipang on 4月 12, 2007

原文地址:第一集 金字塔下的“神棍”

泰勒斯1是名成功的橄榄油商人,他的贸易范围遍及地中海区域的三分之一,他充分利用爹妈遗传给他的数学头脑,坑蒙拐骗众多的低IQ同行,并由此积累了巨大财富。与其把泰勒斯奉为论证数学的鼻祖,倒不如称他为应用数学的发起人。数学这个工具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他所收获的不光是金币那么简单。

有一段时间泰勒斯在工作之余翻阅了一些巴比伦著作。有一本书上记载了某两次日(月)蚀之间隔了18年10天8小时,这令泰勒斯深受“启发”。公元前604年发生过一次广为人知的月蚀,泰勒斯就预言19年后这个天象还会重来,那一天白天将变为夜晚,老乌鸦在天空中成群结队扑棱棱的飞。泰勒斯爱老天爷,老天爷也爱泰勒斯,公元前585年果然发生了日蚀,泰勒斯声名大噪。

这令我想起前段时间在一虎一席谈上扯淡的那位任振球研究员,拿着一张地震局盖章的证明头暴青筋的质问方舟子司马南为什么讲他的“三星一线”地震预报是伪科学。他一辈子唯一报准的那次跟泰勒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任组长还有俩伙伴,泰组长就一个人。我们知道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遍地撒种广插秧每天瞎蒙也能蒙对一两次,这跟摸彩票是一个理儿,但总不能因此附会上某条科学新理论。

《暗物质》与卢刚事件回顾之重提

by focuscope on 4月 4, 2007

毫无疑问,科学家关心研究,但是一般公众则关注科学家作为社会一份子的生活,外加他们的研究与思想。而且滑稽可笑的是,公众往往是先了解了科学家本人,然后才开始思索,mmm,也许我也应该了解以下他的高见,因为他是如此有趣的人物。

这就是为什么,2004年当我第一次听说旅美导演陈士争,要将1991年发生在衣阿华大学的卢刚杀人事件搬上荧幕时所浮现的由衷的佩服。人文学者关心每一个人的快乐与不幸,何况是不断给我们的观念和知识带来革命的科学家。

作为一个出生在60年代末,成长在80年代的中国青年,我和卢刚一样见证和了解那一代人曾经有过的梦想与无奈。更了解80年代初期科学的春天带给中国青年的美好憧憬,以及很多年之后,我们才醒悟过来的过正之虞——“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结果是我们忽视了作社会会个体的人,本身最为重要的东西。我将这些东西总结为:爱、尊重、服务精神。没有这三个人格中的支柱,再专业的人也是一座人格的危楼,成就越高,倒塌时就越发不可收拾。

所以,在此再贴一个本人旧贴。

《暗物质》与卢刚事件回顾 – [2004-07-06,yunnan.blogbus.com]

一个星期以前,通过《北京晨报》获知梅丽尔·斯特里普将和刘烨共同主演一部名为《暗物质》的电影,该影片故事取材于13年前震惊全美的“卢刚事件”。故事里有中国和美国,血腥与暴力,太空物理学博士,而且是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无论对大洋两岸的中国人,还是对好莱坞无疑都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题材。我折服于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的眼光与勇气。

采访姜晓军,上周六去了兴隆观测站

by focuscope on 4月 1, 2007

上周六去了一趟兴隆,一晃眼,已经六七年没有造访,大兴土木之中的兴隆站,现在有点认不出来了。曾经让我敬仰不已的216望远镜已经被一身洁白,更加漂亮,个头也足大一倍的LAMOST望远镜取代。10年不到的时间,技术水平已经是两个时代的东西了。

姜晓军也有6年没有见了。虽然是周末,他的客人却一波接一波。我们的采访也只能见封插针。好的是他的健谈、谦和一点也没有改变,还和学生时代一样,十分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