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为 “卢刚” 的文章

实在不知道, 为什么有些人总意图美化卢刚

by passerby on 4月 17, 2007

最近的dark matter, 还有他们同样年代的一部分人, 也许因为从卢刚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把仇杀同胞, 师长的冷血行为, 归结为对社会的反抗? 你们还有没有良知?

呼吁抵制dark matter, 尤其在这种敏感时期, 不要打着深入研究社会现象的幌子来揭露别人的痛处. 死的不是你的亲人, 你当然可以随便说风凉话.

转篇文章的一部分段落:

+++++++++++++++++++++++++++++++++++++++++++++++

1. 卢刚

卢刚绝对聪明。

他是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从小极为聪明,学习上一帆风顺。在北大物理系毕业后他参加了李政道主持的严格考试,在数百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顺利考取由中国政府出资的公派生来到美国留学。以学业成绩相比,卢刚和山林华的水平不相上下。卢刚参加博土资格考试时与山林华同时并列第一,各门科目全都是“A”,他所获得的高分打破物理系历届记录。要给卢刚和山林华分高下的话,乃是后者的博士论文更受学术界的首肯与赞扬,并因此被系方推荐获得DCS学术荣誉奖,而前者却落空。

《暗物质》与卢刚事件回顾之重提

by focuscope on 4月 4, 2007

毫无疑问,科学家关心研究,但是一般公众则关注科学家作为社会一份子的生活,外加他们的研究与思想。而且滑稽可笑的是,公众往往是先了解了科学家本人,然后才开始思索,mmm,也许我也应该了解以下他的高见,因为他是如此有趣的人物。

这就是为什么,2004年当我第一次听说旅美导演陈士争,要将1991年发生在衣阿华大学的卢刚杀人事件搬上荧幕时所浮现的由衷的佩服。人文学者关心每一个人的快乐与不幸,何况是不断给我们的观念和知识带来革命的科学家。

作为一个出生在60年代末,成长在80年代的中国青年,我和卢刚一样见证和了解那一代人曾经有过的梦想与无奈。更了解80年代初期科学的春天带给中国青年的美好憧憬,以及很多年之后,我们才醒悟过来的过正之虞——“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结果是我们忽视了作社会会个体的人,本身最为重要的东西。我将这些东西总结为:爱、尊重、服务精神。没有这三个人格中的支柱,再专业的人也是一座人格的危楼,成就越高,倒塌时就越发不可收拾。

所以,在此再贴一个本人旧贴。

《暗物质》与卢刚事件回顾 – [2004-07-06,yunnan.blogbus.com]

一个星期以前,通过《北京晨报》获知梅丽尔·斯特里普将和刘烨共同主演一部名为《暗物质》的电影,该影片故事取材于13年前震惊全美的“卢刚事件”。故事里有中国和美国,血腥与暴力,太空物理学博士,而且是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无论对大洋两岸的中国人,还是对好莱坞无疑都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题材。我折服于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的眼光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