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谁上了山?谁拍的老虎照? 【转】

by kosmos on 12月 7, 2007

[社会]谁上了山?谁拍的老虎照?

南方周末   2007-12-06 10:27:40

谁上了山?谁拍的老虎照?

——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追踪

□本报记者 丁补之 发自陕西镇坪

质疑者认为,拍虎者并非周正龙本人,同时照片背后,一干挺虎者和事件有关人员被怀疑参与“造假”。事实究竟如何?

一张华南虎照,引发举国讨论,两个月之后,争议依然热度不减。

在经过鉴定、新闻发布、质疑、年画虎照现世、民间委托鉴定为假乃至国家林业局回应种种过程之后,虎照之真伪仍未尘埃落定。

质疑者认为,拍虎者并非周正龙本人,同时照片背后,一干挺虎者和事件有关人员被怀疑参与“造假”;但时至今日,未有“造假集团”的任何事实证据被发现,周正龙则一再坚称,一个人拍到了真的野生华南虎。

关于照片出炉的过程,此前均被“谢坤元提供相机”一笔带过。抛开照片本身的真伪分析,南方周末记者走访数十人,厘清一张照片出炉亦即一件事情发生所必须的各基本要素,尽可能逼近真相。

照片的产生

喷绘店店主谢坤全自称是最早看到“华南虎照”的人。10月4日早晨,他前往周正龙家取胶卷,曾翻看数码相机,发现拍到了老虎。

谢坤全是周正龙之妻罗大翠的堂弟,周正龙拍虎所用的两台相机,正是从他那里拿来的,同时也是他将周正龙拍好的胶卷带往安康市区去冲洗的。

之前,周正龙曾声称他在9月26日拍到华南虎,并委托谢坤全将胶卷带到安康去冲洗。事后发现,相片只有隐约的轮廓,看不到华南虎。

理解的实相-重温陈寅恪的一句话

by kosmos on 12月 7, 2007

其实我喜欢的人,并不需要洋洋洒洒读它一万言,几个字我就可以决定是否喜欢,然后,可以再也一个字,都不看。
陈寅恪,就是这么一个我喜欢的人。
重温一下,当初我之所以喜欢他的那句话:“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其实绝对不止是古人,任何的阅读体验,终极皆需如此,方可谓善读者。

陈的这句话,核心的概念在“理解”上。
理解,是一个极其深奥的概念,Jaspers (1883 – 1969)曾经在这个概念上下过很大的功夫,特别是,从精神病学的角度,那是他最独特的贡献。他有过一个断言,理解本质上是不可能的。
其实,他这个结论是深刻的,套用我们的公式,深刻的结论的反命题也是深刻的,所以,我们同样可以说,理解本质上是必然可行的。
把这两个结论放到一起,就圆满地表达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们来看可以举哪些例。

【历史的】

任何一个非自己的他人,无论其是生活在你的时间,还是生活在另外的时间,这个差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理解的是他人,而非自我
理解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宏深的问题,但总是有迹可寻的,因为你对自己的理解,直接关系于你的行为,以及你的行为的效果,当然,这个行为是指从最小尺度一直到最可能大的尺度的你的全部行为。所以,一个最简单的试错认知方式,就可以保证你开始对自己进行初步的理解。

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2

by kosmos on 11月 30, 2007

既然20世纪的主要景观似乎就是财富的暴涨,那么财富为何暴涨?

假设一个人每天全部的生产是10双一次性筷子,同时他每天全部的消费也是
10双一次性筷子,(吃是筷子,喝也是筷子,他所享受到一切就是筷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那10双一次性筷子,只是通用价值的另一个比喻),就是说,这个
人每天全部的生产都在当天全部消费掉了,那么我们肯定地说,他的财富永远无法增长。

因此,财富的增长,一个前提是,一个人生产出来的价
值,要大于他消费掉的价值;并且,这个多余的部分,是可以积累下来的,例如,一个人花了1年时间,给自己造了一间牢固的房子,那间房子足够他住一辈子。那
么他在那一年里的生产,足够他消费一辈子。一般情况下,这种可积累财富,也可以使用价值,或者货币加以量化。

那么,20世纪财富暴涨的秘密,我们也得从那个生产大于消费的增量,和财富的可积累属性,这两个方面来考察:

【剩余价值】
在缺乏机器的时代,要使得生产尽量地大于消费,就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累死你:)

如,我们考察一个500年前的自耕农,名叫杨过,在山高皇帝远的某个地方,和妻子小龙女组成了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家庭,也就是说,假设他们从来不去集贸市
场采购任何东西,全部生活用品都来自自己的生产和制造,同时,他们没有任何机器,特别是,没有发动机,一种通过燃烧石化燃料进行做功的机器,当然,我们还
得限制他们俩使用一身的神功,只能老老实实从事体力劳动,那么,他们是否富裕,极大程度上,得靠天靠地了…

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1

by kosmos on 11月 29, 2007

傻瓜,问题在现代史!

说起历史,大概9个9以上的人,会想起古代,或者近代,反正不是现代。
其实,现代,或者干脆说,现在,才是历史。
准确地说,现在,才是历史的最终目的所指。
因此,我们做历史的研究,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某个时代,而是,一定要指向现在。
所以,我现在觉得,观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会比观看任何其他时代,都要紧得多。

因此,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

先看一下这个:

—-引自wuzhideren的公开图片库
这张照片我是想用来展示一类场景,我印象深刻的是,有过一位朋友在大巴提到了这张照片,她的观感,我想与摄影者有相通的地方,至少是,那种一群人在夜晚燃起篝火的感觉不错。

为什么你会觉得那个场景是不错的?因为它可能令你联想到如下这类词汇:淳朴,热情,…

我们再看另一个场景:

我相信,对于很大一部人来说,如果你问他,这两个场景,你感觉有什么区别吗?他多半会说,当然有区别!
篝火之夜很淳朴的怀旧风情,足球场上,很嘈杂很刺激,。。。具体的说法和用词会不同,但是心理的差异感肯定会是一致的。

那么,我继续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你会觉得有这个差异?

心理是什么?.0

by kosmos on 11月 21, 2007

心理,何以成为我们要考虑的一个对象呢?

看到海水漫上来,我们说那是因为潮汐;
看到一个人走过来,我们说那是因为他愤怒。
这就是区别:我们都默认了人的行为的原因,是一种称为心理的东西。

那么人可以没有行为吗?一个物理对象静止,我们有可能忽略其静止的原因,但对于人,只有死人、以及类似死人的人,没有行为。活着的人,每个时刻都是处在行为之中,每个时刻我们都没法忽略其所处之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结论:心理,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必要环节。

然后,我们开始来合理地理解人类的行为,种种行为,以便逐步来了解心理这个对象。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动作与行为
动作,是依靠我们的运动机能来完成的,因此,动作对应的,只是我们的运动机能。
但,运动机能从进化的最开始,就不是自足的,(就不是孤立的,无意义的),而是服务于我们的生存的。

下面我们要开始触摸到“心理”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行为的作用域

最早的多细胞动物(多孔动物门)能够在水中漂游,是因为那个生态位的存在,从而导致一个恰当的物种占据那个生态位。因此,它的运动机能,或者说,它的漂游行为,是由那个生态位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