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分类下的文章
今天你在酒吧里热捧的小乐队,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超级明星么?也许你并不关心,甚至私下里希望他们保持原状,因为看多了流行后的毁灭。但乐队们也许会关心,唱片公司们更会关心。早一点签约潜力乐队,意味着掌握一棵摇钱树。
凭个人的喜恶是无法判断乐队是否会流行起来的。要做有价值的预测,或许得进行一下大范围的调查了。而且是分期、多次的调查,不然如何得到趋势。还在打电话,发传单,进行抽样调查么?不需要了,目前各种网络应用已经记录了异常丰富的数据,比如各种查询,因为查询意味着关注。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软件,对美国最大的点对点文件分享网络 Gnutella 中每日数千万的查询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如果把查询按地域分类画出趋势图,其中指数增长的歌曲,不管它的初始查询数有多小,都是非常有可能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大热门的,即使刚开始时来自别处的查询几乎为零。他们认为,地域性的指数增长可作为预测未来大范围流行的判据。这不难理解,因为乐队、歌手们成名之前多在当地小圈子里演出的,在当地形成逐渐壮大的粉丝群体是日后流行的先兆。
通过这种算法,他们的预测成功率据说可达 50%。比如 07 年的时候,Shop Boyz 在他们的家乡亚特兰大两周内就流行起来。“Party Like a Rockstar” 变成热门单曲,该组合也获得美国全国性的声誉,接着签约环球唱片公司。但在几周之前,Shop Boyz 就已经从以色列人的程序中蹦出来了。
高兴也好,反感也罢。
瓶中的宇宙:你厨房里的“黑洞”
by Shea on 12月 7, 2008
物理学家们经常借鉴其他领域的技术。但是从这些技术中你能获得些什么呢?实验桌上的简单实验能为早期宇宙提供新的见解吗?

信不信?你们家的厨房里就隐藏着司空见惯但却令人着迷的物理现象!当从龙头中流出的水打到洗碗池底部的时候,它会形成一个由水流组成的“圆盘”。水从上方缓缓地注入这个“水盘”,然后沿着径向流出。水流甚至还会形成一个波纹环,这个环中有着比水池中其他部分更多的湍流。在这个环以外,水池中充满了波动和漩涡;但是在这个环以内,由于水流过快使得外面的水波无法穿过,因此水池中这个环以外的其他信息无法进入这个环的内部。
天文学界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就是重建黑洞周围的“视界”——一个有去无回的面。理论物理学家已经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计算视界周围的物理现象上,而天文学家则花了更长的时间和几十亿的美元想一窥视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然而,其他一些物理学家认为,通过研究水池中的水流,他们也许至少能提供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
<!–break–>
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
by zqyin on 12月 5, 2008
[0811.3171] Quantum algorithm for solving linear systems of equations
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量子算法,把求解稀疏矩阵方程的复杂度由O(n)降低到log(n)。我们现有的量子算法,比如Shor算法,Grover算法大都只能对经典算法作出多项式性的改进,可这个算法把最好的经典算法效率作出了指数性的提高。更加重要的是,这是第一个解决了我们科学和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的量子算法。像Shor算法那样破解密码毕竟用途有限。在实际的工程和科研中,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解线性方程组,且我们遇到的大部分线性方程组都是稀疏的,维度也非常高。经典算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出了诸多努力,但是现在最好的算法也只能达到O(n)的复杂度。这个量子算法告诉我们,利用量子计算机解我们经典世界最常遇到的线性方程组,会非常非常快,我们可以解近乎无限维的稀疏线性方程组。我相信这会帮助我们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长期天气预报,更加有效的网络检索处理。问题只在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造出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机。
分析学
序言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庄子.養生主》
分析学是从我们数数的技术出发,而发展出来的一大系强有力技术,用于分析这个世界里面到处呈现出来的函数或方程。
我的目的不是要修整出一个完美的建筑物,而是遵循人类认知演进的道路,直截而行;而公理的方法,只是作为一个清洁的技术,以臻至干净利落之境界。
一个现实发生的同步现象——科学博客的11月8号聚会
by jake on 11月 16, 2008
上周六,我们集智俱乐部和科学松鼠会、格致、科学网,还有煎蛋等以科学为名的朋友在三好会所聚会了一下。谈到很多问题,很有意思。
先说一下这次聚会的背景,我理解这是一种复杂系统中的同步现象的很好案例。在相对隔绝的条件下,系统的演进发展会发生很有趣的同时发生相似事件的情况,比如公元前500年左右,相对隔绝的东方和西方同时产生了如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等一批哲学思想家。
国内的科学研究环境在悄悄发生着演进,大概在2002年左右,出现了一次同步现象。即在这个时期左右,奇迹文库、集智俱乐部、源码运动、三思科学等以科学为背景的网站一下子出现了。这要归功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当时国内科学研究环境的相对恶化,创始人们急需营造一个小生境来把真正的科学研究、研讨和普及合法化。
接下来的一次同步就发生在去年到今年。在这一年时间里,这些科学网站的人们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之后,开始从虚拟走向现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科学松鼠会的成立和集智俱乐部实体组织的成立。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在这一年里,人们对纯科学的热情一下子爆发了出来,非常多的青年人开始抛开世俗的偏见,认识到了科学的真正精神,这恰恰是科学松鼠会、集智俱乐部等组织的存在前提。
于是,这些组织在彼此没有通信的前提下同步到了一起,也就有了上周6的聚会。这次聚会貌似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其实对每个参会的人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