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分类下的文章
海洋表层酸化暗示全球气候变化
by 孙尉翔 on 7月 29, 2009
作者:Celad Evra | 来自:SiGMA Cube | 遵循Creative Commons“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协议3.0。
Ocean acidification below the surface
The climate change deniers say that climate change and relevant concerns are a fad. Well they must be wrong. From my personal experience I was reminded of th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in 1980s — right, before I went out of the kindergarten — and that was like 20 years ago. And scientists today are using data that are accumulated continuously in the past 20 year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e instance is this preprint published on the PNAS website. The authors creatively used the fixed-temperature pH data, avoiding problems like the change of H2CO3 equilibria with temperature, and making the seasonal trend pronounc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a trend of decreasing pH at sea surface,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seasonal pattern of water change betwee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zones of the ocean may be a profound factor in a more complicated ocean acidification picture.
阿波罗登月 40 周年
by Yan on 7月 16, 2009
40 年前,阿波罗 11 号升空,载着宇航员 Neil A. Armstrong, Michael Collins and Edwin E. “Buzz” Aldrin Jr. 升空,飞往月球。整个旅程耗时 8 天,在月球上呆了不到一天,在月球上行走才 2.5 小时,但那是人类的历史性时刻。作为纪念,The Big Picture 收集了40 张相关的照片。转贴其中一些:
地球从月球地平线上升起。
从外太空看地球。
Buzz Aldrin 拿着两个仪器:激光测距反射器(用来监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变化)和地震仪。
美国国旗插在上面。
纽约欢迎宇航员们。
中国的核试验是否威胁到子孙后代?
by Matrix on 7月 9, 2009
这是一篇被删除的文章,被一些人指责只会挑起争论,很无聊,但我觉得值得让更多人知道:第一,此事除了港台海外媒体报道之外,国内媒体都被禁言;第二,讨论过去的错误(当然很多人认为此事是丰功伟业,是大国勃起之必然,这就是见仁见智了)才能在未来吸取教训,什么都不讨论,那么表面的和谐下面其实暗藏了无数激流;第三,它与科学有关。
中国首次氢弹爆炸试验(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美国在内华达州进行的核试验(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偶修改了一下原文,贴上一些评论,添加一些内容:
《科学美国人》报道,
当时还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维吾尔族小学生的Enver
Tohti清楚的记得1973年夏天的那一周,有三天时间地球仿佛停止了,没有风也没有任何风暴,但却下起来尘埃雨。天空死一般寂静,看不见太阳月亮。Enver Tohti问他的老师发生了什么,老师告诉他是土星来的风暴。他信以为真。多年以后他才意识到那是核试验扬起的辐射尘埃。
关于中医的争论及其与智商的关系
by kosmos on 6月 28, 2009
活跃下气氛:))
+++++++
伦敦经济学院的心理学家Satoshi Kanazawa在研究进化心理学时,所使用的两个概念,general intelligence和specific intelligence,是比较有意义的。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关键体现在,面对人群还不能成熟处理的新情境,个体是如何应对的。general intelligence比较强的人,会善于基于尽量多的现象,得到足够的抽象概念,再从抽象概念,获取能尝试处理新情境的对策;而general intelligence比较弱的人,则只能依靠其specific intelligence,也就是其经由反复的行业训练所得到的、必然有限的专业成熟的规范技能,做出很少的常常是无效的对策选择。
在资讯与知识足够自由的现代社会,一些人之所以强烈反对中医,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在general intelligence方面的局限。换句话说,就是按照Kanazawa的所定义的标准,智商偏低。
何以有此结论,细细道来。
理解和掌握生命现象,正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恒久主题和任务,也正是新情境必然层出不穷的领域,对付疾病,无非是这个主题里面的一个子题目。
那么,把我们全部的目前已有的成熟工具都摆出来:物理的各种成像工具,化学能力的运用,基于物化工具而获得的生物学工具,例如自然界早已准备好的剪切酶质粒载体之类,常微分偏微分方程的解算能力,非线性方程的定性分析能力,再多一点,运用代数、算子工具的定性分析和大范围拓扑结构分析能力,。。。且不说面对一个疾病,作为医学家是否用得上或者有能力使用这些工具,用于其对疾病的认识与处理,这里只是把目前人类面对自然对象,所能够使用的一切工具都摆出来的话,任何一个诚实的研究者,都会承认,显然,这些都是不够用的。
为什么不够用?道理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