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分类下的文章

关于科普的吵闹

by kosmos on 12月 11, 2008

最近有个关于科普的吵闹,蛮大声,起源是松鼠会网而优则书,出了本书,然后请了个“文化人”连岳作序,对于这个序在松鼠会的网站上起了争持,有人叫好,有人叫不好。然后这个争执传染到牛博网,传染到一堆网络博客那里,包括科学网的博客社群,包括物理专家李淼。。。
这个事情我看很好,松鼠会是姬十三组织起来的,他组织出书,爱找谁找谁,有异议的人估计是潜意识把松鼠会等同于中国科普了,因此而觉得找这么个文化愤青(或者说被理科生蔑视的文科生)作序,有污中国科普。
且不说“中国科普”这个概念是否成立,早年俺也参杂过“中国科普”,发过百来篇所谓的“科普”,个中甘苦自知之。
首先松鼠会出来不容易,民间一堆人,借助一些媒体的力量,和网络IT群的力量,松鼠会在满中文网漂浮着的大神之中,跳了出来,很值得高兴,学科学的人总算有了一个发声。而这个发声,由于其特色日彰,也引起了评论的分化。
支持者觉得好,用富于网络色彩的语言讲解科学知识,比起传统的大百科式语调、动脑筋爷爷式语调、漫游未来世界式语调、三九健康网式语调…要明显高一筹。

黑夜中的畅想: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

by Shea on 12月 10, 2008


Ken Croswell 文 Shea 编译

版本信息:本文最初于2002年5月首次刊载于“火流星”网站,此版本为译者再编辑版。

olberparadox

有时,天文学中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

太阳又下山了。玫瑰色的云在头顶上浮动,朱红与金黄又一次出现在地平线上。家里都点上了灯,餐桌上蜡烛隐隐作亮,在晚霞的映衬下,街边的路灯就像是项链上的珍珠闪闪发光。黄昏越来越暗,星星出现了,它们一如既往地出现在这墨黑的穹顶之上。但是为什么夜空是黑的呢?

这是一个简单的也许只有孩子才会问的问题,父母对此也许会不屑一顾,但是宇宙学家爱德华·哈里森(Edward Harrison)却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许多年前我开始对夜空的黑暗之谜产生了兴趣,”在《夜的黑》(Darkness at Night)这本书中他写道,“我常常思考宇宙为什么没有充满光,即使在我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也是如此。这个古老的谜题仍旧萦绕在我周围。有时几个小时,有时几天,我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为大自然的力量和精妙所深深打动。”

我们的大脑为何如此容易受骗?

by Matrix on 11月 26, 2008

人类无法避免受骗上当,就像墨菲定律“凡是可能出错的事肯定会出错”应用于大脑,大脑的某些固有机制让骗局容易得逞。

在中国当个骗子比较容易,似乎对智商要求不太高,虽然亦有大骗小骗之分。小骗如新闻里经常听到的——短信群发“请向我的xxxx帐号存多少钱”之流,大骗如新闻里不经常听到的——木匠扮港商忽悠两市 17亿,还顺带娶了6个老婆。中国的骗子主要利用的是受害者的盲从、贪心、虚荣和同情心理。

国外的骗子似乎智商要高一点,当然只是指其复杂程度而言。例如鼎鼎大名的“尼日利亚骗局”,骗子首先编织了与时事相关的故事,描绘了可能你在电视中听到的新闻,像空难、非洲的战火、癌症、恐怖主义,反正有多惨就有多惨,然后笔锋一转,讲自己或某个亲戚有多少多少钱,接着谈到了正题,告诉你他或她想把钱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开始利诱你,如果你肯帮忙的话,可以提取一成(二成或三成)的佣金,为了进一步让你相信,他/她天花乱坠的提到某个很有权威的人(如小布什总统、FBI和CIA的局长)做担保,并信誓旦旦的表达他/她对你的信任。

经典电影《骗中骗》

11月8号科学blog圈聚会简记

by Harrison on 11月 16, 2008

到会各组织、成员及组织特色:
科学松鼠会:姬十三、Yami、猛犸、Gary;年轻而发展迅速的科普blog圈
煎蛋:杨光、帽子;有趣的科普内容译文聚合群体blog
奇迹文库:季燕江;早期做预印本和电子书,现在有做读书会(journal club)的想法
集智俱乐部:Jake;对系统科学及相关问题感兴趣,网上平台有网站、豆瓣组、blog和google group,线下活动丰富多样
格致:Harrison;聚焦科学技术的群体 blog,用户群体较年轻,成员当中海外学子和物理学专业者较多,组织较松散,网站技术较好,有一批关注科学2.0的成员
科学网:孙宁、何姣;中科院旗下《科学时报》的网上官媒,以科研立项方式获得资助,进行科学传播媒体的探索,其“科学网博客”教授和老师用户较多,但目前页面设计方面较陈陋,预计明年改版

关于格致的定位和特色问题的讨论:
1.季燕江老师提出,格致拥有很多海外成员,科学素养很高,但因为地缘上的分散性使得线下活动难以举行。但格致可以与参会的各网站和组织联系,通过合作来组织线下活动。
2.从igezhi.org和wordpress平台下诸多插件的开发来看,自号为“格致管道工”的桑葚技术基础非常好。但从目前格致的状况来看,瓶颈也许不在技术方面。

知冷知热

by joyphys on 11月 8, 2008

FEEling Hot, FEEling ColD
知冷知热
l.J.f. ( Jo) Hermans,
Leiden University • The Netherlands • Email: Hermans@Physics.LeidenUniv.nl
Article available at http://www.europhysicsnews.org

即使天很冷,一点阳光便会使你感觉好多了。人们常常这样说,“天气预报说,气温15度,但是,阳光里至少25度“,这样的话中包含了一些热平衡的正确思想,但是,严格来讲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什么东西是”阳光里的温度“你怎么来测量它?不同的温度计由于其构造、光学性质等的不同,会给出不同的读数。气温唯一确定的定义是从空气中分子的平均动能来得到:½m = 3⁄2 kT.辐射与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