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涯” 分类下的文章

教育的经济效应

by autuan on 5月 27, 2008

在中国教育观里,是否只要你学习成绩好,社会上就一定会有属于你相应的位置呢?如果以1919年的5月4日作为新文化对旧文化清算的分界线,那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前观念”就应该被包含在清算之列。可是这种“惟读书至上”的观念依然盛行,很难说得上这种观念是否就一定正确或者绝对的错误。之所以把“读书”(教育)作为人的上上选择,我想大概是因为“读书”这种文化观念与“成功”扯上了密切的关系。

研究生自习室的心态环境修改删除

by lama on 3月 1, 2008

要搬研究生自习室了,大家都想抢个好一点的位置.但毕竟都是斯文人,不好撕破面皮的你争我夺,所以都是心里算计,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或明或暗的为自己”争取”一个好位置.于是乎产生了一副市井小人中间见不到的场面,让人啼笑皆非.
本人在里面算得上一个滑头了,能不干的活就不干.能躲的就躲,反正大家最后的学习条件都差不多.所以只要首先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其他的事能不管就不管.这倒也符合道德经上虚其心实其腹的想法.为了争那么一丝一毫的蝇头小利实在是不值.只是这样做也变成了有些人心里面的”罪无可恕”.别有用心的笑问我干活的时候干嘛去了.作色,答曰:”偷懒去了!”这样明目张胆似乎不符平日风格,故做莫测高深状,随便来一句”到那边去了.”反正本人也算是上几届的师兄,竖子焉敢查我.一句话便噎得肖小找不着北.
其余各色人等或有不服.我辈何人,岂能与鼠类较长短.何况众人虽有不平,奈何在下平日工作上或有一日之长.故也只能腹诽,明目张胆的跟在下过不去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的.再说小人岂无私心杂念,岂无蝇营狗苟之事?平日众人皆是心如明镜,果能撕破面皮耶?
如是,跨世纪科技精英们的心思便耗在了吃屎尖尖的争夺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心胸宽广是遭人欺负的理由.所以国人的压力没有张扬出去,而是施诸自身.故人皆现疲态而事业却无寸进.悲夫!

Blog开张

by bin on 1月 10, 2008

我是一名高中生,更确切一点,马上高考的高三学生。
高中以来,我一直保持着对外界的关注、对科学的兴趣和对技术的渴望。
高中以来,我经历了许多挫折,遇到了许多失败,当然也收获了不少欢笑。
高中以来,我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常常生不如死。
家庭是我的原动力,朋友是我的暖暖袋,意志支撑着我,我走了过来,生活真美好。
偶然知道了格致,进来之后,眼前出现许多让人兴奋的文字,感觉身边多了好多人,真好。
这和高考不矛盾的,对吧?
一路快乐,祝我祝你!

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收入

by Yan on 12月 27, 2007

zhiqiang 看到这个欧盟委员会这个关于各国科学家们薪水的报告,中国科学工作者们的薪水在 38 个国家中最低。

这也许是中国的学生努力往外走的原因之一吧。

但也得注意,这里统计的是薪水,不是收入。国内也有不少科技工作者,各种津贴、科研提成之类,加起来收入也是很可观的。在国外的话,不管你做多大多好的项目,除了薪水就没别的收入了。

Ten Simple Rules 系列

by Yan on 11月 6, 2007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从 2005 年开始做了个 Ten Simple Rules for … 系列文章,作者主要是主编 Philip E. Bourne,有时候是和人合作。

PLoS的期刊都是全文免费开放的,你可以阅读下载,你也可以自由把它们翻译成中文发布,只要表明作者和出处。

这些文章很值得一读,即使看完了做不到,但心里有个印象也是有用的。很少有导师能教学生这些。

via:马跃

另外,德国之声的中文网志:芒人摸象,报导了格致。和很多人一样,想当然地认为格致是科普网站。

格致不是科普网站,可能偶尔有些科普文章,但科普不是格致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