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数学研究院关于纪念陈景润座谈会的部分内容的评论

by shanqin on 8月 13, 2006

作者前言:在陈景润院士逝世10周年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不久前召开的纪念陈景润的座谈会,这个座谈会让我感觉实在是文不对题,为了和大家一起就里面一些观点进行讨论,我摘录部分发言进行评论。
在这里,我先对陈景润院士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景仰与赞扬,但是这不等于我认同这次座谈会上部分发言者的过度拔高,我们要尊重这个在苦难的年代里顽强奋斗并取得出色成就的数学家,但是不是以歪曲数学面目的方式来进行。

原文:今年是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辞世10周年,也是“1+2”成果发表40周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不久前召开的纪念陈景润的座谈会上,与会的院士和专家学者对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依然站在

ICM,Poincare猜想与Perelman及其他(二稿)

by shanqin on 7月 27, 2006

再稿前言:本文去除了一些引发争议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语句,增添了一些必要的评论,感谢初稿完成后各位网友的评论与纠正。
(2006-7-30,北京时间17:40)

篇前致谢:Omni兄在数学版贴的大量相关文章为本文提供了原材料,特此致谢。

ICM快要召开,Perelman能否获得Fields,牵动的不是Perelman的心,而是其他人的心。
数学大师Weil认为得Fields奖就像摸彩票。尤其是对于刚好满40“大限”的Perelman,摸奖机会只有最后这一次,而他本人却似乎懒洋洋得置身事外,急死一群外人。

从Ramanujan到Chandrasekhar

by shanqin on 3月 27, 2006

最近不知为什么,我所常去的几个地盘都不约而同说起Ramanujan,先是在繁星客栈与寇臻网友争论了几回,接着在格致看到了关于印度物理学家的牛人,回复时说了印度数学家中的Ramanujan和Harish-Chandra(可见我并不否认Ramanujan是天才),再接着又在李淼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了大家陆续也提到Ramanujan与Chandrasekhar的比较。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大家虽然都温文尔雅未起冲突,但是分歧是在所难免了。
我们知道Ramanujan有着传奇的数学天赋和不幸的经历,从小被正规教育所伤害,后来好不容易让Hardy赏识,又过早病逝。废话少说。就从Hardy对Ramanujan的评价说起。Hardy说如果给Hilbert打80分,Ramanujan就有100分,而他本人只有25分。如果从成就方面讲,这个评价是贬低Hilbert,而抬高Ramanujan。至于Hardy本人的成就,也被他自己贬低了。

八卦无罪,灌水万岁

by shanqin on 3月 23, 2006

Author: shanqin-wang

昨晚半夜在机子上整理文件时,偶然发现过去发在繁星客栈的一篇随笔,修改调整一下,贴上来。

是不是名师出高徒?一个伟大人物是得益于老师还是得益于自己?显然两者都重要,但是为什么有时候学生无法超越老师,有时候却青出于蓝胜于蓝?Barrow的成就远远不及Newton,但是因为主动让出教席,拔擢Newton,而名扬千古。David说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就是Faraday,但是由于曾经出于妒忌而打压过Faraday,终究无法洗除人品的瑕疵。Einstein听说当年的老师Weber挂了以后,兴奋地说:“Weber的死对苏黎士工业大学是一件好事。”恩恩怨怨且不说,这些师生的特点就是学生胜过老师。都因为学生而使老师留名。Barrow留下美名,后人则对David毁誉参半,而Weber就倒霉在得罪了Eintein,遗臭万年了。

超弦一族的信念

by shanqin on 3月 21, 2006

先从94年前的一个小故事说起吧。1912年,Poincare在研究三体运动的一个数学问题时,提出一个猜想:圆环域进行内边界圆与外边界圆反方向旋转的自同胚变换时,必存在两个不动点。他证明了:如果存在第一个不动点就必定存在第二个,但是他无法证明存在第一个不动点。手术后的强烈不适让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决定把这个没有完成的工作留给后人,他把这个猜想和自己的特殊情况下的证明送交意大利的一家刊物,并对主编说,也许有人会认为他在糊弄后人,但是他相信这个问题的解决会给后世巨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