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

by Yan on 3月 16, 2006

这个专业,比我做实验还有专业精神,不能放过不转贴。:P 来自贝贝咖啡同学会

烘焙的最终效果,是要能够精确控制、稳定重复操作。在对比的时候,每次尽量只变化一个因素,来摸索烘焙的规律和方法。

在烘焙中,声音的分析判断是相当重要的。第一爆、第二爆的发生,直接反映了烘焙阶段的进行。烘焙的时候要密切的注意味道的变化、烟的发生、声音的变化,特别是后者至关重要。

有时候一些无法避免的噪音很容易干扰对声音的判断,比如滚筒转动的声音、豆筒里面的豆翻滚落下的声音、电动机的声音等等往往很大,严重影响了对咖啡烘焙第一爆第二爆的声音判断。

圆周率日

by Yan on 3月 14, 2006

今天,3.14,是[tex]\pi[/tex]日。马上要过去,赶紧记一下。

让我来纪念祖冲之

今天也是爱因斯坦的127年诞辰。

所以今天是转圈谈物理的好日子,但马上就要过去了。

量子计算方案

by Yan on 3月 14, 2006

尹璋琦在他的 blog 上总结了现有的量子计算方案,并以物理系统加以分类。每种方案后面列有原始文献,或者综述。

针对 ITER 的批评

by Yan on 3月 10, 2006

Science 上出现一篇文章,Fusion Power: Will It Ever Come?,从工程方面,再度对 ITER 项目提出质疑。作者 William E. Parkins 去年12月投稿后不久就去世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ITER 的支持者说,他的论点简单地就是太过时了,技术已经比90年代进步很多。另外,项目建成运营,至少得数十年后,考虑到时候的技术水平和石油价格,ITER 提供能源应该很“经济”的。

考虑到投入ITER的银子达 US$5.5 billion 左右,这样的论争是很必要的。

相关链接:

Nature 的评论
New Scientist 的报导
【格志】对 ITER 的介绍
Possible Gaps in ITER’s Foundations(对更为基础问题的疑问)

合作距离

by Yan on 3月 9, 2006

Luboš Motl 那儿看到不少 blogger 在玩“合作距离”(collaboration distance)的游戏。这个合作距离,很好理解,但还挺难一句话说清楚的。A 和 B 有合写的文章;B 和 C 在另一篇文章里是共同作者;C 又和 D 曾经合写过文章……这样子各个作者间都链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两个人之间这样子联系起来的最短的链的文章数目称作合作距离。

憋了很久,还是解释成这个样子,不知道看明白了没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所谓六度分隔理论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