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物理学家

by Yan on 3月 25, 2006

李淼老师最近一个帖子:犹太人最聪明吗?,讲犹太人在科学研究上的显著成就,“我最近收到《新发现》的几本期刊,其中有一段谈犹太人的,说犹太人占美国人口3%,却占了美国的诺奖得主的27%,图灵奖得主的25%。”确实是其他民族不能比的。

觉得有兴趣提一下印度,它与我们中国一样历史悠久,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印度人在基础科学上成就似乎比中国人要强一点。比如物理方面,有波色子、波色爱因斯坦凝聚的 Satyendra Nath Bose;有拉曼散射的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930年诺贝尔奖得主);钱德拉塞卡尔极限的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83年诺贝尔奖得主)。

大英百科全书的反击

by Yan on 3月 25, 2006

【格志】上提过,去年12月15日的《自然》杂志上有文章比较了 Wikipedia 和大英百科全书的准确程度,发现它们彼此彼此。这周大英百科全书作出了回应

事情过去了这么久,大英百科在这周才作出了回应,并发布了一篇长达20页的报告(PDF)指责《自然》的报告并不公正,在将大英百科内容发送给各个评论者评论的时候有私自改动删节之嫌,还有就是一些《自然》编辑认定的错误大英百科认为是一面之词。。。via: kzeng

时间,熵,似曾相识和直觉

by Yan on 3月 23, 2006

tririver 谈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某些时刻,人忽然会觉得眼前的一幕曾经发生过。我就常有这样的感觉。tririver 的想法是我现在看到的最漂亮的解释。

以前在科普上看过Hawking说心理时间的方向正是熵增加的方向。今天看到他在90年代正式的文章中讨论这个问题,才知道这个argument并不复杂:记住东西需要增加熵,所以我们只能记住比现在时刻熵少的那些时刻的东西,而我们能记住过去的事情而不是未来的事情正是我们心理时间的关键。

学物理的女生增多

by Yan on 3月 20, 2006

听到过不少次,讲近些年学物理的女生又多起来,今天看到了“官方”证实,呵呵。中科院物理所网站上有这样一篇稿子:更多的中华女性投身物理 [More Chinese Women engaged in physics],是三八节那天贴出来的。说 2005年,物理所的研究生中,女生占了30%。而中科院研究生院,女生占了25%。这是不小的比例了。文中提到70年代初的辉煌,女生比例达三分之一;到了90年代,物理系女生比例降到了10%以下(正是俺上大学的时候哇)。

WMAP(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的新结果

by Yan on 3月 18, 2006

我不懂这个,但觉得这么一个大事件,这里怎么也得提一下。参看

李淼老师的帖子
Physics News Update
NASA
Physics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