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光学学会的 podcast
by Yan on 3月 17, 2007

才知道美国光学学会也弄了个 podcast。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 podcast 是关于中国的科学进展的。
Our first Podcast features Richard Suttmeier, Ph.D., a keynote speaker at the 2007 OSA Winter Leadership Meeting. Introduced by OSA’s 2007 president, Dr. Joseph Eberly, Dr. Suttmeier’s presentation i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His presentation includes insights on China’s current activities and long-term goals in the area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earch and academic publication.
演讲者 Richard Suttmeier 是俄勒冈大学政治学教授,主持一个中美科技关系的研究项目。
希望这个 podcast 能持续下去,别像以前介绍过的英国物理学会的 podcast 一样,直到现在也只有一集。
科学家:四条黄金忠告
by Yan on 3月 11, 2007
当年注意到过这个文章。刚才从 nicco 的 blog 上看到有翻译版本,转贴一下。
------
科学家:四条黄金忠告 【梳枝/译】
Steven Weinberg
Steven Weinberg 现在得克萨斯大学物理系。本文以他 2003年6月在麦克基尔大学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为基础。
当我得到大学学位的时候 - 那是百八十年前的事了 -物理文献在我眼里就象一个未经探索的汪洋大海,我必须在勘测了它的每一个部分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研究。做任何事情之前怎么能不先了解所有已经做过了的工作呢?万幸的是,在我做研究生的第一年,我碰到了一些资深的物理学家,他们不顾我忧心忡忡的反对坚持我应该开始进行研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所需的东西。这可是生死悠关的事。我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意见是可行的。我设法很快就拿到了一个博士学位 -虽然我拿到博士学位时对物理学还几乎是一无所知。不过,我的确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益:没有人了解所有的知识,你也不必。
DigitalPig 的这个回复让我想起,文献互助确实是个现实的需求。
我时不时会收到朋友们帮助下载文献的请求,我有时也会向别人求助。我们一般是私下里通过 MSN 或者 Email 联络。有时候对方也不能下载,就只外好另找人。这种过程,1、比较费时;2、资源有限。
其实,只要能建立一个文献互助群体,这种情况就可以得到极大改善。两个人可接触到的资源可能很有限,但100个人作为团体能接触到的资源可能就很可观了。只要不把文献放在公共平台上下载,我觉得就没有版权的问题。交流文件,就跟交流书籍一样。
你觉得格志有没有必要特意做这个事情?(说“特意”,因为大家总可以在论坛里发文献帮助的请求啊)
更新:结论就是,欢迎各位在论坛发文献帮助请求。:)同时我们会留意如何来做一个更有效率的平台。
Nature Network
by Yan on 3月 8, 2007
自然出版社最近升级了它们的 Nature Network,一个面向科学家们的社会性软件。我去注册了一下。但似乎没什么人活动,不是很好玩(虽然潜在很有趣),就跟格志一样。: ( 无论如何,我在上面建了一个群组,叫Ge Zhi,呵呵。
自然出版社在把 Web 2.0 的技术和理念运用到科学领域这个方面,比较前卫,有很多尝试,但是人气都不是很高,估计也比较无奈。
Terence Tao 的 blog
by Yan on 2月 28, 2007
别讨论 Terence Tao 是不是中国人的问题了。前几天刚说 WordPress.com 支持 [tex]\LaTeX[/tex]了,现在看到 Terence Tao 在上面开了 blog。最近一个帖子把量子力学与古墓丽影做了个类比,非常有意思。看来天才陶同学年轻时候也玩游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