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肉眼看到的闪烁的星星,其实不是星星自己在闪烁,而是大气扰动的结果。不过确实有星星会自己闪烁的(亮度波动),只是闪烁的周期要远远大于秒量级。有种叫 RR Lyrae 的星(天琴RR型变星) ,会以几天为周期改变亮度。大多数 RR Lyrae 星比太阳老,而且热。它们已经消耗完了内核的氢,开始通过核聚变把氦变成碳。我们的太阳还在烧氢以获得能量。另外一个不同点是,它们脉动,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亮度也随之波动。
下面这个小动画拍的是球状星团 M3,拍摄周期为一整晚。你看其中有些星一亮一暗的,和装饰小灯一样。它们多数是 RR Lyrae。

以上是我的现学现卖。这个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估计是天文爱好者们必看的。
觉得天文学在自然科学里面挺特殊的,它最古老,但至今你也只能说它还年轻。它的群众基础也很好,很多科学家都是因小时候对星空的好奇开始对科学感兴趣的。网上的天文方面的资料和多媒体内容也非常丰富。
2009 将是国际天文年,因为这一年是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 400 周年。
格致以前提到过 Edge Foundation。今年 Edge 的问题是 WHAT HAVE YOU CHANGED YOUR MIND ABOUT? Cosmic Variance 那儿选了一些回答,我再从其中选择一些,(模糊)翻译分享一下。
1、Joseph LeDoux 改变了对记忆如何存储于大脑的看法。和许多同领域的科学家一样,以前他认为记忆是存储于大脑中的某些东西,要用的时候就从中读取。但是,2000 年的时候他实验室一个研究者 Karim Nader 做了个实验,改变了他和其他人的看法。简而言之,Karim 发现,每次一段记忆被使用,它会被存储为另一段记忆,以备将来使用。旧的记忆不再存在,或者不可获取了。
用我自己的话来讲的话,提取记忆不单纯是“读”,同时也是“写”。这种“重新巩固”的过程实际上广泛运用于各种技术的。
2、Tor Nørretranders 现在认为更应该把我们的身体看作软件,而不是硬件。身体里恒定不变的不是物质。
3、Paul Steinhardt 开始怀疑暴涨。他说事实改变了他的看法,他觉得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解释。
[转贴] 一篇被”留中不发”的座谈会书面发言
by Yan on 12月 31, 2007
作者:郝柏林,来源:科学网博客
说明: 2007年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专题研讨会”。我在会议前约三周收到邀请信。由于早已答应参加另外一个国际会议,我复信说明不能与会,但将在会前寄送一篇书面发言。11月5日回到北京,才得知“由于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很重视这篇发言,要专门研究”,发言稿被“留中不发”,束之高阁。现在过去了50多天,尚未见到“专门研究”的结果。我决定把它公开发表,请大家批评。
************************************************
郑强是浙江大学一位高分子材料教授,但以关于教育的生动的演讲闻名,被许多学生爱称为“愤青教授”“强哥“。
优酷有郑强教授的演讲专题,口才极好,和说相声一样。
像《一千零一夜》里那种飞毯可能吗?最近有人发表研究说:一张弹性,可产生振动的薄片是可以像飞毯那样悬浮,前进的。下面一段转载自科景:
你是否看過深海魚類-魟魚柔軟地振動它們整片身軀,輕易地滑越海床?法國科學家M. Argentina的研究團隊由此得到靈感,分析流體中的振動薄片,在非常接近水平表面(比如地面)時的動力狀況。研究發現薄片能飄浮的關鍵在於:藉著振動來推動薄片與地面之間的流體、使其產生持續向上的壓力,來平衡薄片本身的重量;只要讓薄片略微傾斜,薄片就會往較高一端的方向前進。其研究論文已發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科學家認為以現階段的技術,應該有辦法讓長10cm大小、厚0.1mm的薄片飄浮前進。至於有沒有辦法造出載人的魔毯,科學家認為這絕沒有違反物理律,但是,需要很有力的引擎來製造夠大的振動,不過,這樣一來,魔毯坐起來可能不怎麼舒適、會非常顛簸。
关于颠簸的问题,作者之一 Lakshminarayanan Mahadevan 说,可以用许多小波动来代替大波动,这样乘坐起来感觉会平稳一点。就是会慢一点。:)
原始论文:
Argentina et al., Settling and swimming of flexible fluid-lubricated foils, Phys. Rev. Lett., 99, 224503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