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

by Yan on 4月 28, 2008

Solidot 上有个有趣的帖子: 数学是被发现呢还是被发明呢?指向 Science News 上这篇文章:Still debating with Plato

柏拉图主义者的回答是“被发现”,这些人中包括了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爵士。他们认为数学陈述的对和错与个人信仰无关,暗示它们是某种客观现实。这又引发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客观,那它又在何处。数学真理真的在我们的想象之前就存在?不过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数学是被创造的,为什么2 + 2不能等于5呢?

这里学数学和理论物理的人不少,也许会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吧。

数学一直被认为非常特别,是科学的基础,甚至独立于科学。但我个人会认为数学和物理、音乐一样,依赖于人。如果有外星人存在,那他们很可能会有非常不同的“数学”。如果你持相反观点,请说服我。:)

Science News 上这篇文章引用了欧洲数学学会时事通讯 2007 年六月期上一篇文章 Let Platonism Die。同时还引用了今年的六月期上的三篇文章,这一期应该还没发布。看来值得期待。

补充:发明还是发现,是否可依据“如果人不存在,它还存不存在?”来判断?如果人不存在,数学在哪里呢?

玫瑰上的水珠

by Yan on 4月 26, 2008

花瓣上带着水珠,这是玫瑰的经典形象。即使塑料假花上,人们也会做逼真的水珠。这种斥水性很常见,但玫瑰花瓣有独特之处。即使翻过来,花上的水珠也不会掉落。不像荷叶之类,稍有动静,失掉平衡,水珠就滑下去了。

水会滑下去,因为微观表面粗糙、多刺,刺尖上有蜡。水只和一小部分表面接触,那就是蜡。

清华大学的 Lin Feng 等人发现,玫瑰花瓣有类似的表面结构,但刺间的低洼比较宽,平缓,而且没有蜡。那些刺让水保持球形。水渗入低洼处,水珠因此被“粘”住了。

(示意图:左边是玫瑰花瓣,右边是荷叶。)

花瓣的这种特性和具体材料的化学特性无关,只和表面的物理结构有关。

链接:
Raindrops on roses
Feng, L. , et al. Langmuir 24, 4114 – 4119 (2008).

i.gezhi.org

by Yan on 4月 22, 2008

Comsenz 发布了 UCenter Home,期待了一段时间了,赶紧找时间安装了一下。结果在 i.gezhi.org,名字暂时叫 i格致,觉得有点怪怪,将来也许会改改。

i.gezhi.org 是个什么东西呢?如果你玩过 Facebook,校内,或者海内,就明白是什么了。这样的网站叫社会性网站,可以帮助使用者维系和建立朋友网络;可以发布类似饭否,twitter 一样的迷你 blog;写日志,传照片;分享信息,讨论感兴趣的话题。

希望 i.gezhi.org 能成为格致主站的补充,那儿应该更随意,更轻松。

我呢,准备把平时看到的有趣,但没时间写成 blog 的科技新闻,分享在那儿。

更新

1、在 i.gezhi.org 上建了个文献互助选吧。(我没有忘记去年的讨论。:D)

2、把格致主站上的论坛去掉了,因为它完全可由 i.gezhi.org 来代替。

3、更名为 iG 科技社区。

科学松鼠会

by Yan on 4月 21, 2008

姬十三等人组织的科学松鼠会,启动了一个群体blog

科学松鼠会的成员多是科学作者、译者、编辑、记者。起松鼠会的名字,因为松鼠擅长开坚果,他们要为大众剥开科学坚果。他们写的 Blog 应该会很好看。

下面是姬十三写的介绍:

什么是松鼠?

这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属啮齿目松鼠科,喜欢并且擅长吃坚果。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容易入口;我们希望自己就像松鼠,为人们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肉剥出来,让普通人也能领略科学的美妙。简而言之,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我们是谁?

我们有来自《环球科学》、《新发现》、《新知客》、《新探索》、《牛顿科学世界》、《北京科技报》、《人与自然》、《新京报·新知周刊》等科普类报刊的科学编辑,有来自《三联生活周刊》、《财经》、《冰点周刊》的科学记者,有活跃在国内各大媒体科学版的多位资深科学作者和译者,也有许多拥有理科背景的科学写作爱好者。基本上,我们的年龄都在30岁以下,对于科学传播有热情有爱。

我们做什么?

我们有一个内部论坛,聚在一起讨论交流;有一个msn群,及时传递信息。我们启动了一个群博,共同打造一份科学博客。我们还经常在线下聚会,一起讨论一起玩耍一起疯。

为什么要加入科学松鼠会?

我们是一个基于媒体写作而建立的团体。

激光在雷雨云中触发电活动

by Yan on 4月 14, 2008

欧洲有个 Teramobile project,研究人员把一台飞秒太瓦级激光器安装在一集装箱里,运来运去,往天空中东打西打(避开飞机),做大气研究。其中一个目标是激光触发闪电。

激光触发闪电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高强度激光束在大气中形成(plasma filaments)等离子体线柱,就像导线伸入云层。和富兰克林的闪电实验中的风筝线同样道理。

不久前,他们在新墨西哥的实验,成功触发了雷雨云放电。但还没能实现大的闪电,因为激光打出来的等离子体线柱存在的时间还是太短。

link: Laser triggers electrical activity in thunderstorm for the firs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