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世界和“3”的世界

by lwing on 5月 7, 2007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两个人吵架时说,这是我们俩的事,与你无关,这就是“2”的世界。

同时,我们也经常会说,吵架是你们的事,但道理只有一个!这就成了“3”的世界。

人类从能够感知世界开始,首先是以“2”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他们往往只注重自身和自身以外的世界发生关系,到后来逐步引入了一个第三方的角色,这个第三方开始是人格化的“神”“上帝”之类身份出现;到了理性主义时代,逐步用“客观真理”“自然规律”之类的概念替换;再延伸到社会学范畴,就有了“法律”“伦理规范”之类的东西了;在计算机领域也有第三方的数字证书认证之类的。无须质疑,“3”的世界是人类认识方式的革命和进步,它是构建当前人类文明体系的重要的思维模式!

牛顿的绝对时空,就是非常典型的“3”的世界,有了这个世界唯一的,绝对的标准,为我们构建数学模型,比对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判定理论的对和错都提供极大的方便。现代科技和社会采用的世界标准时间,标准度量单位,都是基于“3”的世界。可以说,这种思维模式已经深入我们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科技领域,甚至是整个思维唯一可靠的模式了。

但是,历史总是丰富而多彩的,人的思维更是捉摸不透。当我们毫不怀疑地生活在这个“3”的世界的时候,有些不安分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却开始了复辟!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好友哥德尔也是一个。狭义相对论既无情又武断地废弃了这个绝对的参考标准,重新回到了“2”的世界,在他的狭义相对论中,的的确确重演了本文开头的那段话,“吵架(世界的测量结果)是我们俩的事,不关你!”

当然,这是非常令人沮丧的结论,无怪乎很多科学家要么说自己看不懂,要么痛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全都基于错误的方法或无效的逻辑”;在科学史上,没有一个理论会象相对论那样产生那么多的”佯谬”,如双生子佯谬、柔绳佯谬、直角杠杆佯谬、艾伦菲斯特(Ehrenfest) 佯谬等;也没有一个理论象相对论那样造成那么大的思想混乱,例如,各种相对论教科书对”尺缩钟慢效应”的解释竟是五花八门:不是真实的;不是物理的但是真实的;是表观上的;是数学上的;是视觉效应;是由测量决定的;是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结果……不一而足。

更有意思的是哥德尔当时去美国办理移民手续时有人告知他可能被驳回,他却非常自信的说,他可以随便根据美国现有的法律推理出驳回他的那条法律是违法的!当然,他的推理过程被一同前往的爱因斯坦制止了,美国佬也会对名人网开一面的,没有驳回他的移民申请,也许这正是哥德尔不完备定律真正的理由——“真实的人是非理性的”。

以上的论战一直在延续,“2”的世界和“3”的世界也一直在相互的对立中发展,我个人认为,“2”的世界和“3”的世界的争论正是人类认识史螺旋式发展的过程,第一个“2”的世界是人的无知导致的,因为开始人类还无暇顾及自己关注的事物以外的东西,也不需要参与自己关注的事物以外的活动,所以不需要一个第三方的标准。当我们视野扩展了,活动范围扩大了,我们需要一个标准,就进入了“3”的世界。这个时候,第三方的客观性和绝对性很重要,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真正的客观性和绝对性是观念的理想的,现实的客观性和绝对性是人属化,比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绝对的时间标准,但是我们做不到现实世界中的绝对时间的校准和发布,当然在“近我感知时空范围”,我们可以忽略这种误差,并不会导致混乱,而只会使世界更有序,但是到了“远我感知时空范围”,这种人属的误差变成了主要因素,本来我们在观念中追求的客观性绝对性在人本身的现实能力的限制下变成非常“主观”的东西,第三方失去了客观的的意义,于是回到了新一轮的“2”的世界!也就是说你们两个人吵架的事情已经“远离了别人的感知时空范围”,确实不管别人的事了,别人想关注你也是不准确的,无意义的。

马赫在1883年发表的《力学》一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他遵循的原则是:“在自然科学里,不能被感知的表象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没有依据的,只有能观察到的量才应纳入自然科学的研究之中,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不能乱用。”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的唯物,非常的实证,非常的经验,非常的客观,其实它最终基于人的感知,是最最主观的结论。

Leave your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 Not published.

If you hav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