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不端与学术体系的扭曲

by Yan on 3月 16, 2009

格致曾经介绍过 Deja Vu,一个“似曾相识”文章数据库。两篇文章相似度高,很有可能是有剽窃发生了。前不久,该项目的作者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迅速成为媒体的焦点。

曾经参与格致的大河,现为《科学新闻》杂志的记者,刚刚写了一篇报道:剑指论文不端,其中特别讲了 Déjà vu 数据库里有关中国的问题。我摘录一些在下面。摘录的比较多,所以觉得有压力,尽力多写一点评论,所以是为评论而评论。:)

对于论文剽窃,不容置疑是不端行为,而且执行起来必须非常严格。比如,我知道这样的情况。有非英语为母语的作者,为了“写出流畅的英语”,在论文引言部分复制一些来自他人的段落。这也是严厉禁止的,即使文章的实质内容为原创。

但是,同一内容,用不同语言在不同杂志发表,算不算学术不端,是有争议的。如果还原到科学交流的本意,用不同语言发表结果,以便更多同行看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现在成了问题?我可以想到两个因素:

1、学术评介的量化方式产生的问题。既然论文数量关系重大,用不同语言重复发表就成了“投机取巧”。
2、学术出版机构不愿意看到作者们一稿多投,因为他们一般要求拥有文论的版权,希望是该内容的唯一来源。这一要求是否合理,很久以来也是有争议的。

再考虑到论文剽窃背后的原因,我从这些不端行为里看到的是学术体系的扭曲,那里是需要变革的地方。

—————————-

“现在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容许的,但已经既成事实了,在此我要郑重向读者和原文其他作者道歉。”

记者在美国《科学》杂志刚发表的检测涉嫌剽窃论文的Déjà vu的数据库中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某研究员的两篇文章存在一稿两投的嫌疑,在收到记者邮件后,该研究员作了上述回复。

她告诉《科学新闻》,“当时我们有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英文文章在国内再用中文发表,不属于一稿多投,还有利于中国的读者了解最新研究。基于这种想法,由几个研究生合作改写成中文发表了。《中风》期刊(Stroke)的文章我是共同第一作者,而中文版本加上了参加改写的几个作者,保留了原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

这个系统是一个可以验证论文是否涉嫌抄袭或一稿多投的数据库网站,该网站现在收录了74785篇作假嫌疑文章。研究人员在Déjà vu数据库中作了全文分析后发现,有212对文章存在剽窃嫌疑。剽窃论文的内容与被剽窃论文相比,内容相似率平均达86.2%,其参考文献相同率平均达73.1%。然而只有47篇论文(22.2%)把被剽窃论文作为参考文献。

研究人员研究了163个剽窃的案例,他们很关注剽窃者和被剽窃者的反应,这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剽窃的原因,并且为科学共同体提供防止剽窃的途径。他们把问卷发给其中163对文章的作者及其编辑,得到144份反馈。

在144份反馈中,93%的被剽窃者声称自己没有注意到剽窃的存在。然而剽窃者的反应是多样的,28%的剽窃者否认自己剽窃,35%的剽窃者承认自己借用了别人已经发表的成果,22%的共同作者声称自己没有参与论文的写作,而17%的作者说他们没有注意到剽窃论文上面有其署名。

……

最近国内关注的浙江大学药学院李连达院士课题组作假事件,该网站也有涉及。比如吴理茂与李连达等2007年8月在英国Phytother Res上发表《葛根素与丹参素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心脏保护作用》,仅仅两个月,2007年10月在德国药理学杂志Phytomedicine上发表文章《葛根素和丹参素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讯作者均为吴理茂。

Déjà vu网站评论说,这两篇文章大于99%的内容是一致的,同样的研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所有数据是一样的。其中有4张图片和一个表格,而两者完全一样。后续论文并没有引用前者,而前者有31篇参考文献,后者只有21篇,且均为前者引文。很明显,这两篇文章是一稿两投。

记者(3月11日)在Déjà vu网站查询了有关中国论文的情况,发现74785篇作假嫌疑文章中有2964篇来自中国(包括港澳台)。其中已经被罗德·加纳等核实全文的涉嫌论文为41篇,其中包括涉嫌抄袭和重复发表。

其中2365篇中国论文涉嫌一稿多投,而这其中有477篇发表在同一期刊上;有1594篇涉嫌论文为英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某教授在2004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上发表《中国大陆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在2005年同样论文又发表在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上。而该教授对《科学新闻》说,这是5年前的稿子,当时国内应该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在国内发表后可以再投到国外去。并且他认为,只有中文期刊稿件在国内不可以一稿两投。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高健告诉《科学新闻》,此文是既没有国内授权再投递,也没有国外同意再发表的那种。“不知老专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文章和学术地位已经很高了,不缺这一篇文章呀。”

Leave your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 Not published.

If you hav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