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为 “科学2.0” 的文章

ResearchBlogging.org中文版召集

by 孙尉翔 on 7月 17, 2009

原文地址:http://www.andrewsun.net/xiangge/?p=384

ResearchBlogging.org将开始进行中文版的建设。目前需要热心的朋友志愿参与其中。作为召集,本文先介绍一下ResearchBlogging.org是一个什么网站,再列出我需要哪几方面的帮助。

以科研为内容,由科研工作者写作

科学网是国内唯一一个以科学为主题的BSP,但是不时会听到有人抱怨这里科学的内容太少。照我个人的理解,这样的抱怨所希望的博客类型有两种。一种就是科普,面向公众;另一种就是科研工作的评述,面向同行或者自己。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科普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一方面公众感兴趣的只是科学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对象是枯燥的,就算文笔再好也很难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后一种——科研工作的评述,例如看到了个paper,写一下感想。这样的内容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很多课题组的例会里就是要求研究生拿一篇paper来讲,完了组内讨论发言。但是这样的内容获得回应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公众自然是看不懂,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人也不一定看得懂。就算是同一研究方向的同行,也不一定就看过你所评述的文章,不关心你所关心的问题。由于这样的博客内容难以遇到回应,因此很少人愿意坚持写。

Science 2.0 多伦多

by Yan on 7月 15, 2009

Science 2.0: What Every Scientist Needs to Know About How the Web is Changing the Way They Work.

The MaRS Centre, 101 College St., Toronto
Wednesday, July 29, 1:00-6:00 pm.

有多伦多的童鞋么?

Mendeley

by Yan on 5月 22, 2009

Mountain 推荐了 Mendeley,它是一个网站,同时也是一个桌面程序,可用来管理、分享文献资料。也有一定的社会性软件功能,比如通过兴趣找同行,等等。

试着用了一下,对我来说,Mendeley 最有用最特别的地方也许是可以自动提取 PDF 文档中的 Metadata 了。虽然常常不是太准,但至少有一部分正确输入了。似乎有希望把我的 PDF 库,作成一个数据库了。:)

试了一下它的 shared groups 功能,居然只能邀请 9 个人分享。似乎限制太大了一点,虽然一般情况下,9 个人的合作组已经够大了。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功能是,支持与 CiteULike 同步。它自己也有 Bookmarklet,可以从网页导入文献信息。

这类软件和网站服务越来越多,作为使用者真不知道该用哪个才好。万一判断失误,将来服务终止/软件停止开发之类,迁移成本还是很高的。

Doing science in the open

by Yan on 5月 8, 2009

Michael Nielsen 在物理世界的文章,讲解开放科学的话题。有时间的话,真想翻译一下。

MIT 力挺开放获取

by Yan on 3月 24, 2009

MIT 的教职员工们上周无记名投票通过了一项决议:允许校方免费公开他们撰写的学术文章。MIT 将创建一个在线储藏库来存放这些内容。

虽然斯坦福大学与哈佛大学的一些院系已经开始采用这样的政策,但 MIT 是第一个在整个学校范围内这样做的。

大学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因为目前科学期刊出版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举两个明显而实在的问题:一、出版商经常要求研究者们把他们的文章版权转交给他们;二、等研究者所在单位想获取这些文章时,出版商又要收取昂贵的订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