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我有一个梦想
by Yan on 6月 3, 2007
–仿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
烈火战车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中国人,喊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拯救中国的口号。这个口号的呐喊,对于千百万受教于封建专制与迷信中的国民,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100年后,赛先生依然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赛先生依然艰难地蹒跚于“管理大于服务”和“实用胜过文化”的枷锁之下。100年后,赛先生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赛先生依然在中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来把我们心中的梦想公诸于众。
(有删节)。。。。。。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中国梦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科教兴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赛先生是一种文化的代表,也是一片自由的天空。”
我梦想有一天,在华夏九州的院所高校内,普通的教职工能够同各类管理人员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偏远省份和一般地区院校——一个科学文化依然匮乏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的科研人员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论文的多少,而是以论文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青年科研人员的待遇会有所改变——尽管行政管理部门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绩效与工资挂钩,不厌其烦地干着将香蕉政策改为大棒政策的事情——在那里,教授的收入能够和校长、副校长、处长的真实收入姐妹般地携手并行。
Symmetry 是个好科学杂志
by Yan on 5月 28, 2007

被 Slashdot 一个帖子引到 Symmetry Magazine,读了几篇,觉得非常有趣。它由 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和 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联合出版,并不全是学术(粒子物理),就我所读,讲的更多的是物理学家的生活,实验室里的趣事,之类。读起来轻松有趣,有点像 blog。
被 slashdotted 那篇讲物理学家们有时候如何使用“即兴”“非常规”的办法,比如胶带、可乐罐、瑞士军刀之类东西,来做实验的。
胶带现在还是实验室重要工具,但是这样子即兴试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科技写作的一些潜规则
by Yan on 5月 25, 2007
CosmicVariance 那儿有个有趣(而且我也能看懂:D)的讨论:为什么科技写作时一般用被动语态?另外,为啥要避免单数第一人称?就是用“我们”而不是“我”,即使文章的作者只有一个人。
这确实是科技写作的潜规则(或者说习惯),我都不知道从谁、什么时候学到这些的了。没有明文规定说必须这样,但是如果不照做,审稿人可能就会看你不顺眼。
Sean 说这些规则并不是伴随科学交流的发展自然产生的,而是人为推动的结果。事情可以追溯到培根,他强调科学研究过程的客观性,尽力祛除个人色彩。也是他主张写“我们如何如何……”而不是“我如何如何⋯⋯”。
这些规则一方面让文章看起来比较客观,即使只是作者个人的想法而已;另一方面,这些规则也确实潜移默化地帮助确立科学研究的客观性,而客观性应该是科学能发展强大到现在这个样子的关键因素。
首位当选美国院士的中国女科学家
by Yan on 5月 20, 2007
首位当选美国院士的中国女科学家
迄今共11人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爱珍的研究完全达到了国际水平
□本报记者 李虎军
当选外籍院士更不容易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选举结果,恐怕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李爱珍这位老太太。
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2007年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选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
“当5月1日晚9点15分接到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电邮和电话,祝贺当选外籍院士时,我百感交加。”71岁的李爱珍后来在公开致谢信中说, “1863年,美国国内战争处于高峰之际,林肯总统签署成立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在31个学科6个学部共拥有2025名本土院士和387名外籍院士,其中200多位是诺贝尔奖得主。成为这个顶尖群体中的一员,是我一生科研生涯的荣誉,以及与我共同奋斗的群体的荣誉……”
“李爱珍的研究完全达到了国际水准。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选举标准不会低于本土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贝尔实验室前半导体研究副总裁卓以和(Alfred Y.Cho)告诉南方周末,“在某种程度上,当选外籍院士更不容易,当选者必需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终生贡献。比如,去年当选的白春礼对中国的纳米技术发展有很大贡献。”
除李爱珍以外,本年度还有一名新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科学家来自中国: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张启发的研究领域涉及转基因作物,国内媒体曾多次报道他的行踪和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