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为 “媒体” 的文章
比较一下两个场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报纸杂志业,和21世纪初这10年来的互联网网络阅读。
这两者正好相距10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报业概况
1815年,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在马六甲出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gine);
1850年,上海《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
1870年,王韬在香港开始中文报业;
1872年,上海《申报》;
1893年,上海《新闻报》;
1890年后,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傅兰雅(John Fryer)、李佳白(Gilbert Reid)在北京。
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
1897年,作为报纸附刊的《消闲报》,首次引入文学副刊;随后李宝嘉(伯元)《游戏报》;由此开始出现大量文学副刊与小报;
1903年,梁启超《新小说》;
1904年,狄楚青《时报》,章炳麟在上海《苏报》、《国民日日报》;
《太平洋报》
。。。。
内容与读者分布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占据了上海三份主要报纸《申报》《新闻报》《时报》的文学副刊。
。。。。
整个20世纪初的社会觉醒、意识形态、文化变革、文学,几乎全部依托这些报纸杂志和书籍而出现而发展。同时,这些报纸杂志书籍,也养活了一代相关作者。
这个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纸质媒体的销售本身和广告。
看看下面这个新闻发布吧:请相信我,我是一名新闻名记者。
信任媒体可促进健康。开架阅览杂志BMC Medicine 最近报导了一项对来自29个亚洲国家的人的研究,该研究显示,那些对大众媒体具有高度信任感的个人会更健康些。
由来自东京的St. Luke’s International Hospital的Yasuharu Tokuda 及来自中央大学(Chuo University)的Takashi Inoguchi领衔的一个研究团队应用采自3万9000人的一项综览数据来调查信任与自我报告的健康之间的关系。Tokuda说:“这是分析这种关系的第一例研究。我们的发现提示,大众媒体节目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对那些对大众媒体信任的人。媒体需要意识到它们对公众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这一重要性。”
在这些亚洲的研究参与者中,有略多于50%的人报告说,他们“很相信”或“比较相信”大众媒体。那些自我报告最健康的组群是那些对人际关系以及卫生保健系统和大众媒体具有高度信任感的年轻、已婚、高收入及受到高等教育的妇女。据报告,文莱人最健康,而土库曼斯坦人则认为他们的健康状况最差。马尔代夫人报告说,他们对大众媒体有着最高的信任度,而香港居民则是最持怀疑态度的人。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 in Mass Media and the Healthcare System and Individual Health: Evidence from the AsiaBarometer Survey Yasuharu Tokuda, Seiji Fujii, Masamine Jimba and Takashi Inoguchi BMC Medicine (22 January 2008)
不可信的大众媒体害了多少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