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镜望远镜将成为现实
by Yan on 6月 2, 2008
以前提过液体镜望远镜方面的新闻,今天《新科学家》上有篇文章说,世界上第一个专用液体镜望远镜的天文台预期于 2009 年上岗。以前的液体镜望远镜都是实验性质的,这一台完成,将运行使用。
这台缩写为 ILMT(International Liquid Mirror Telescope)的望远镜有一块四米宽的液体主镜,由加拿大和比利时资助,将落成于印度北部某处山顶。
下面摘抄一段文中关于液体镜望远镜的 FAQ,懒得翻译成中文了。
What is a liquid-mirror telescope and how does it work?
The concept is simple: spin a pool of liquid and its surface curves into a parabolic shape – by coincidence, exactly the shape needed for a telescope mirror to focus light. Using a reflective liquid like mercury, a telescope mirror can be made quickly and relatively inexpensively.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a liquid-mirror telescope?
Liquid mirrors are lighter, simpler and much less time-consuming to construct. They can be built for just a tenth of the cost of a conventional glass telescope mirror.
So why haven’t liquid-mirror telescopes already replaced regular telescopes?
The major limitation of liquid-mirror telescopes is that they can only look straight up, so they can only observe what passes directly overhead.
What kind of observations are liquid-mirror telescopes suited for?
人渣经济笔记上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在1998年(应该是 1999 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Mars Climate Orbiter在登陆火星的时候坠毁,后来追查原因,发现事情很简单――探测器的一部分是由洛克西德马丁公司负责制造,那里的程序员一不小心使用了英制单位,但NASA规定使用的是公制单位,这结果导致了对推力的读数实际读出的是磅,但是NASA却以为是牛顿,一磅大概相当于4.5牛顿。换句话说,在推力已经很大的时候,NASA的控制台还以为推力不足,于是探测器用诡异的姿势进入了诡异的轨道,然后就坠毁了。
详细参看当年 CNN 的报道。我听到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不知真假,而且记不大清楚了。有关宇航员进行太空漫步,去维修某个仪器。一切顺利,但发现要取下的螺丝钉是英制的,而宇航员只带了公制的六角扳手。行动因此失败。
这种错误,绝不只发生在美国。因为美国市场巨大,市面上的仪器很多是英制的,即使你在别的国家,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可能是英制的。一般的实验室里必备公制以及英制的工具以及螺丝钉。最讨人嫌的设计是,有时候同一个小东西上同时有两种单位制的钉子。
以前不理解讲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时为啥要说统一度量衡,直到三十岁左右才明白。
为什么Windows 2K/XP/2K3系统的时钟前四秒快第五秒慢?
by Yan on 5月 27, 2008
前一阵子,松鼠会中有人提到,Windows 系统中的秒针走起来,前四秒快,而后一秒慢。然后又说是今年才开始的,预示着地球的剧变,等等不着边际的话。很不以为然。但是,这种快慢不一的现象原来是真的,现在有人提供了一个解释,是程序的问题:
如果你细心注意过的话,点开2K/XP/2K3系统右下角的时钟,让他的秒针走动起来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前四秒钟数字和秒针变化的快,第五秒感觉却很长,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实际上出在那个表的精度上。
如果学过Windows的C++编程可以知道,WM_TIMER是常用的定时器。但这个定时器的精度不是很高。在Windows的Clock这个子程序中,实际上就是用了WM_TIMER进行定时。当显示秒针时,表的更新由这样一句语句触发:
SetTimer (hWnd, TimerID, OPEN_TLEN, 0L);
SetTimer的用法很简单,设置好Timer之后,每次触发就只要重新取当前时间重画表盘就可以了。那么OPEN_TLEN就是Timer的触发时间。这个时间是一个常量,在受到影响的系统里面被定义为450,也就是不到半秒。
定义成450ms会出现什么现象?我们来看一组数。第一行和第三行是更新的次数,他们下面是更新的毫秒数。
1 2 3 4 5 6 7 8
450 900 1350 1800 2250 2700 3150 36009 10 11 12 13 14 15 16
4050 4500 4950 5400 5850 6300 6750 7200
SAGE 开源数学软件
by Yan on 5月 26, 2008

还没在格致介绍过 SAGE。
SAGE 是一个开源数学软件,目标是成为 Magma, Maple, Mathematica, and Matlab 的免费开源替代品。
SAGE 可用来来研究许多数学问题,including algebra, calculus, elementary to very advanced number theory, cryptography, numerical computation, commutative algebra, group theory, combinatorics, graph theory, and exact linear algebra。包含到 Magma, Maple, Mathematica, MATLAB, and MuPAD, Axiom, GAP, GP/PARI, Macaulay2, Maxima, Octave, and Singular 的接口。使用 Python 来编程,而不是又一套专门的语言。而且可在浏览器中使用。
有试过 SAGE 的朋友请来谈谈经验。
灾区的放射源[转贴]
by Yan on 5月 24, 2008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到目前为止,所排查到的放射源均未发生因放射失控造成辐射事故。我们的工作人员和救援人员也未发生任何事故。”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处处长杨有仪
记者(以下简称“记”):国新办对放射源数据的发布令人震撼,目前四川省的辐射工作单位、民用核技术单位是否有详细的数据库?在过去的11天是如何进行排查的?
排查范围达1.2万平方公里
杨有仪(以下简称“杨”):5月15日,我们向21个市州发出地震后放射物排查通知,重点是七个重灾区,要求各市州环保局先进行初步排查。
5月16日,分成6个工作小组进入重灾区,对288家2195枚放射源进行初步排查,初步确定有100家企业的建筑在地震中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对其322枚放射源进行了排查。
5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安全局增援我们,包括陕西、湖北、广西和重庆在内总共派出了20多个人应急支援,编入5个小组,再次对这100家企业进行详细的排查。
截至22日12时,总共出动车辆34台,人员207人次,排查范围达1.2万平方公里。
四川省环保部门有严格的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制度,辐射工作单位、民用核技术单位都有着详细的名单,正因如此,排查工作才能够迅速开展。
一枚放射源震前被偷
记:国新办介绍,35枚放射源已被收贮,15枚确认了位置,尚未收贮。15枚中有3枚由于建筑物垮塌被埋,尚无法收贮。另有12枚处于危房中,现场人员无法进入,收贮放射源有哪些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