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夜空是黑暗的?奥伯斯佯谬
by Yan on 3月 24, 2008
转方舟子一篇文章:为什么夜空是黑暗的?附上维基百科的奥伯斯佯谬条目内容。
---------
为什么夜空是黑暗的?
·方舟子·
奥伯斯(1758~1840)出生于德国不来梅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9岁
那年到哥廷根学医。哥廷根大学的一个特色是学生享有学习的自由,学医
的奥伯斯在那里也能跟着有“德国数学之师”之称的数学教授、天文台
台长凯斯特纳学数学和天文学。毕业后,奥伯斯回到不来梅当医生,但
他的真正兴趣是天文学。他白天行医,晚上则在改造成天文台的自家顶楼
进行天文观测,天天如此,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
奥伯斯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计算彗星轨道的方法,沿用至
今。此后他共发现了5颗彗星,其中一颗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1801年新年
的晚上,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再想进一步
观察时却找不到它了,是奥伯斯在那一年的年底根据数学家高斯的计算
重新发现了它,平息了谷神星是行星还是彗星的争论。奥伯斯本人后来
发现了两颗小行星:1802年发现第二颗小行星智神星,1807年发现第四颗
也是最亮的一颗小行星灶神星。不过奥伯斯在现在最广为人知的,是在1823
年提出了一个听上去很傻的问题:为什么夜空是黑暗的?如果宇宙是无限
的,恒星均匀地布满天空,那么夜晚的天空也将和白天一样明亮。
实际的情况当然并非如此。这种理论和实际的矛盾,物理学上称为佯
谬。奥伯斯指出的这个矛盾,后来就被称为奥伯斯佯谬。其实,它并不是
奥伯斯首先提出的。1610年,伽利略用望远镜发现空中有无数肉眼看不到
的恒星后,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恒星的数量也是无限的。开普勒不以为然,
给伽利略去信指出,如果那样的话,夜空就不会是黑暗的。他打了一个比
方。假如你站在无边无际的森林中向前看,不论你往哪个方向看,都只能
看到一根根的树干连成一片挡在你的眼前,看不到任何间隙。只有当你是
在一片小森林中时,才能透过树干的间隙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样的道理,
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恒星将占据了天空的每一点,它们发出的光终将
抵达地球,所有的恒星发出的光都将连成一片,就像我们在夏天看到的银
河一样。既然实际情况是恒星彼此之间有黑暗的间隙,那就说明宇宙是有
限的,透过这些间隙我们看到的是一堵包围宇宙的黑暗围墙。
但是后来的天文学家都相信宇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怎么
解决这个矛盾呢?18世纪初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提出了一个容易想到的解决
方案:远处恒星发出的光线在抵达地球时强度变得十分弱,无法被我们看
到。但是这个解释是站不住脚的。虽然光线的强度按距离的平方而减少,
但是在一个无限大的宇宙中,天空的体积也即恒星的数量将按距离的平方
而增加,也就是说,在远处某一点恒星数量增加的比例恰好等于光强度减
少的比例,二者互相抵消,总的光强度与距离远近无关。如果多数恒星都
和太阳一样,天空的每一点都应该和太阳盘面一样亮。天球的面积是太阳
盘面的18万倍,那么照射地球的星光亮度也应该是阳光的18万倍。
奥伯斯提出的解释是,太空并不是“透明”的,遥远恒星发出的光被
弥漫在恒星之间的稀薄物质云给遮挡、吸收了。但是在热力学定律被发现
之后,这个解释也经不起推敲了。根据热力学定律可知,假如有太空物质
遮挡住星光,光能将会被吸收转化成热能,这些能量最终要重新被辐射出
来,从而也要发光(虽然光的波长可能不同),天空仍然还是一片明亮。
要解决这个佯谬的唯一办法是否定其大前提,即宇宙不是无限的,因
而恒星数量是有限的。但是这还不够。即使恒星数量是有限的,其数量也
近乎无限,足以照亮整个夜空。1848年,美国小说家爱伦坡在一篇随笔中
指出,唯一的出路是假定远处的星光还来不及照到地球上来。也就是说,
宇宙在时间上有一个起点,而且宇宙的年龄还没有老到足以让我们见到
所有远处恒星发出的光。
我们现在知道宇宙的年龄的确是有限的,宇宙是在大约137亿年前大
爆炸形成的。而计算表明,要把地球的夜空全部照亮,要花上以亿亿亿年
计的时间,远处的星光才能都抵达地球。显然我们的宇宙还太年轻了。
而且宇宙在不断地向各个方向膨胀,各个星系在互相远离,当然也都
在远离地球。空间的膨胀导致光线在传播时波长被拉长,能量也因此降低
了(波长与能量成反比)。这个现象称为“红移”,意思是可见光向能量
较低的红光转变,而红光还会向能量更低的红外线、微波转变,所以遥远
的星光在抵达地球时能量已低到不能被肉眼见到了。由于宇宙太年轻,所
以夜空是暗的;而由于宇宙在膨胀,让夜空变得更暗。“为什么夜空是黑
暗的?”这个问题其实一点也不傻,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呢。
2008.2.15.
(《中国青年报》2008.2.27)
-----------
奥伯斯佯谬
奥伯斯佯谬由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于1823年提出,于1826年修订,是指若宇宙是穏恒态而且无限的,则晚上应该是光亮而不是黑暗的。在此之前,类似的想法已由克卜勒于1610年及夏西亚科斯于十八世纪提出。黑暗的夜晚印证了宇宙是非穏恒态的,是大爆炸理论的证据之一。奥伯斯佯谬又称夜黑佯谬或光度佯谬。
假设
假如宇宙是穏恒态而无限,而且有无数平均分布的发光星体,则无论望向天上哪一位置都应该见到一粒星体的表面,星与星之间便不应有黑暗的位置,黑夜时整个天都会是光亮的。
更确切的表述是,如果宇宙是稳恒,无限大,时空平直的,其中均匀分布着同样的发光体,由于发光体的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一定距离上球壳内的发光体数目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这样就使得对全部发光体的照度的积分不收敛,黑夜的天空应当是无限亮的。
解释
被接受的解释
两种作用能对奥伯斯佯谬给予解释: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和红移,而后者是最重要的效应。(即使在稳态宇宙理论的模型中,也推论出宇宙是无限老和空间是无边际的,但夜空依然是黑暗的。)
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
这个解释指出有限速度的光要游遍宇宙的空间本身就是矛盾的,当我们遥望远处的空间,其实就是在回顾历史。最后,我们仍只能观察到有限年龄的宇宙。 讽刺的是,相同的解释却是出自诗人爱伦·坡在1848年的我得之矣(一首散文诗),在其中他写道:
“星星是连续不尽的,然后背景的天空将呈现一致的光亮,就像银河所显示的-–因为不会有绝对的点,在那所有的背景中,星星将不复存在。因此,在那些,在这样的事态下,唯一的模式,我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望远镜在无数的方向上发现空隙,将假设无形的背景,因为距离的遥远,光芒从未能到达我们。”[1]
红移
以有限的宇宙年龄所提供的星光来照耀天空时,导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看不见任何一点大霹雳的贡献?这原因是大霹雳本身的辐射因为宇宙膨胀的缘故,已经红移到微波的波长,成为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宇宙的膨胀也限制了可观测宇宙的大小,这意味着在此之外的光线到不了我们所在之处,这在光学效应下创造了有限的宇宙。(参考有限年龄的论据。)
其它解释
也有人提出另一种解释(奥伯斯本人就曾这样解释),指宇宙并非透明,远处星光会被宇宙间黑暗的星体,尘埃和气体阻隔,令极远处的光线只可以传播一段有限的距离而不能到达地球。然而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必定守恒,故此中间的阻隔物会变热而开始放出辐射,结果导致天上有均匀的辐射,温度应当等于发光体表面的温度,也即天空和星体一样亮,然而事实上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
克卜勒认为奥伯斯佯谬论证说明宇宙是有限的,或最少是只有有限数量的星体。
分形学权威曼德勃罗提出了另一种不需基于大爆炸理论的解释。他指出若星体是以分形方式在宇宙间分布 (例如类似康特尘埃), 不用大爆炸理论也能解释奥伯斯佯谬。但他的理论是用于展示碎形理论多于解释夜黑问题,从天文学观测亦没有证据显示星体以分形模式分布。
Leave you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