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研究走到尽头了吗?

by mayue on 2月 23, 2006

转贴一篇朋友的文章

实验室研究走到尽头了吗?

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1971年医学和免疫学泰斗Burnet在Genes, Dreams and Realities一书中就忧心忡忡地提到:

“None of my juniors seem to be worried as I am by the fact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laboratory science to medicine has virtually come to an end.”

要知道当时免疫学还处于黄金时代,医学也是欣欣向荣,是Burnet先知先觉还是我们执迷不悟?

无数人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出。可是如果你身处其中,就会发现进展真是很慢,垃圾文章以及无用的成果满天飞。是啊,现在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技术和仪器,可以探究更微观的世界,可惜我们的智慧并没有超越前人,我们拥有的只是前人积累的知识。

更多的人感到迷惘,于是瞎干,像无头苍蝇一样逮着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目标,不知道方向。基因测序的人说:Sequence first, analyze later. 管它有没有用,我先把序列测出来,测完人的测小鼠的,测完小鼠的测狗的,反正上帝创造了万物生灵,一个一个测吧。另一个例子是基因敲除,这项技术当然是一项革命,为分析单个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极佳的途径。由于该技术本身已经很成熟,操作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周期也大大缩短,现在几乎商业化了,你花一百万日元就可以找公司为你敲掉一个基因,Knock out first, analyze later. 科研的乐趣何在?

再来看看糖尿病。 1869年22岁的医学生Paul Langerhans观察到胰岛,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Islet of Langerhans(即Panceatic islets),1889年人们发现摘除胰腺会导致糖尿病。1937年Jacobs给家兔注射alloxan(一种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后观察到一时性血糖升高,随后的低血糖导致痉挛死亡。1945年Goldner 和Gomori给发生痉挛的家兔注射糖使之免于死亡,但持续的高血糖诱发了糖尿病。当我们回望这些历史的时候,才发现前人用这么原始的方法探讨了生命的奥秘。而你知道当今世界上有多少研究糖尿病的研究所吗?有多少科学家参与其中吗?每年花掉多少科研经费吗?每年有多少文章发表吗?结果怎样呢?我们还是不知道注射胰岛素到底有没有效,也不知道究竟哪个是靶点自身抗原。

在人类面临健康和生命威胁的时候,实验室研究做出了什么贡献呢?回头看看 SARS的过程就明白了。如果仅仅依靠隔离预防和营养支持疗法就可以打败SARS,反应迟钝而低效的实验室研究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直到现在真正有效的 SARS疫苗还没有问世,科学家还在争论病毒是不是真的从果子狸传来的。

实验室研究已经成了一个作坊,流水线式的作业。当然也是很多人的谋生之选,而且不是太坏的选择。

Leave your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 Not published.

If you hav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