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为 “气泡核聚变” 的文章
南方周末:气泡核聚变,重大突破还是空欢喜
by Yan on 7月 19, 2008
记者 李虎军
他究竟是不被世人理解的天才,还是科学泡沫的制造者?
2002年3月8日,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塔利亚克汉(Rusi Taleyarkhan)等人在美国《科学》杂志宣称制造出气泡核聚变(参见2002年3月14日科学版《核聚变,出现重大突破还是梦魇再现》)。如果研究属实,在能源危机中煎熬的人类今后或许可以找到一种生产核能的简便方法。但争议从未停息。今年3月8日,与《科学》齐名的英国《自然》更是以一种特殊方式“纪念”该论文问世四周年:刊登在线新闻专题质疑塔氏的研究。
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其中,裂变能已在核电厂得到广泛应用。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源源不断地产生安全的聚变能,则仍然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梦想。目前,世界各地的聚变研究装置都是庞然大物。塔氏则称,在烧杯中用强超声波振动一种特殊液体(氘代丙酮),液体中的微小气泡“爆炸”后可以释放聚变能。
科学发现的一条铁律是可以重复。气泡核聚变此后吸引了数以百万美元计的经费,但不幸的是,至今没有一个完全独立的研究小组能够重复塔氏的实验结果。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王龙研究员告诉本报:“(塔氏)研究的可信度变得更低了。”
塔氏则陆续发表论文,执著地为自己辩护。今年1月6日,他还通过美国物理学会新闻办,发布其最新论文的研究结果。
这则新闻公报招致自由科学撰稿人莱希(Eugenie Samuel Reich)的怀疑。莱希告诉本报,她在接下来的8周时间里替《自然》展开了采访。
莱希从塔氏的几位现任同事那里获得了耐人寻味的信息。2004年春季,塔利亚克汉应普渡大学核工程学院院长楚卡拉斯(Lefteri Tsoukalas)之邀加盟该院。
2002 年,美国 purdue 大学的 Rusi Taleyarkhan 在《科学》发表了一篇文章,宣称制造出气泡核聚变。这个“发现”成了当时的头条,给 Rusi Taleyarkhan 带来巨大的名望。但是自那时起,对此宣称的质疑就没有停息过,因为世界范围内,许多研究小组尝试了同样的实验,但不能复现。但 2005/2006 年,出现了几篇文章“独立证实”了气泡核聚变。
几天前,Purdue 大学向美国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发现这几篇后续文章存在违规行为。在 2006 年发表在《物理学评论快报》一篇文章,Rusi Taleyarkhan 错误地声称他的发现得到了独立证实。他指的是 2005 年 Yiban Xu 和 Adam Butt 在《核工程与设计》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但实际上, Yiban Xu 是 Rusi Taleyarkhan 博士后,实验用的是他的仪器,而且在他的指导下,只是没署名而已,怎么称得上“独立证实”呢?另外还发现,硕士生 Adam Butt 的名字是后来加上去的,因为论文审稿人说应当有不只一个人采集和监督数据。Adam Butt 其实没怎么参与。[1,2]
有趣的是,报告没有就 2002 年 Rusi Taleyarkhan 的原始研究是否是科学舞弊做任何说明。
Purdue 大学给 Rusi Taleyarkhan 30 天的上诉时间,30 天后可能会有处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