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因斯坦缔造“奇迹年”开始,世界物理学发展已历百年,我国的近现代物理学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发展的过程。日前,记者采访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戴念祖,他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了中国百年物理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第一”和“最早”。
“物理学”名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
戴念祖说,近代物理在中国的传播,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除了有称为“格致”的一些书籍外,陆续有“重学”(即力学)、电学、光学等物理学分支的中译本出现。第一本被称之为“物理学”且具有大学水平的物理学教科书,是依日文本翻译并由江南制造局于1900年出版的《物理学》。
这本书的翻译者是清末民初的物理学著作翻译家王季烈。“这个王季烈家里可是出了不少大家!”戴念祖补充介绍说:王季烈的母亲谢长达是近代著名的女教育家,王季烈同一辈中有王季同、王季点、王季绪、王季玉等科技专家、教育家,下一辈中更涌现出王守竞、王守武、王淑贞、何泽慧、何怡贞等一批我国科技界的泰斗人物。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
我国的第一位物理学博士叫李复几。戴念祖介绍说,李复几早年就读于长沙习武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1901年获奖学金资助,于当年冬天到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芬斯伯里学院学习,毕业后又在伦敦机械工程师研究所实习一年。1905年赴德国波恩皇家大学继续深造,在著名物理学家、大气中氦的发现者凯瑟尔的指导下,从事光谱学研究,于1907年获该校高等物理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