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新编
by redondoself on 5月 4, 2008
注:为简单明了,我的‘盲人摸象’故事中的人物精简为甲乙丙丁戊5个。其中,甲乙丙丁是4位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戊拥有正常的视力。
甲摸到了大象的躯干,很肯定地说:“大象长得跟一堵墙似的!”
乙摸到了大象的腿,说:“哪里,大象明明是一根很粗的柱子嘛!”
丙摸着大象的尾巴说:“你们俩都错了,大象跟笤帚一样!”
丁首先来到甲的身边摸到了大象的躯干,“恩,甲是对的,大象是堵墙,”丁说。随后他又来到乙的身边摸到了大象的腿,“奇怪,大象怎么变成柱子了?”丁纳闷道。最后他来到了丙的身旁,摸着大象的尾巴,大叫道:“真见鬼,大象怎么又变成笤帚样子了!”沉思了半天,最后丁拍了拍脑门,说:“几位,我明白了,大象可以是墙,可以是柱子,也可以是笤帚,这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根据量子力学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大象可能具有墙/柱子/笤帚三象性!”
戊站在旁边,看着大象,告诉甲乙丙丁:“几位兄弟,大象不是你们摸到的那个样子,他是#¥%&#@#。”
甲乙丙丁并不相信戊的话,他们认为自己亲手摸到的才是真实的,于是大家争论不休。经过一番商讨,他们决定采用“民主”的方式——投票来决定到底谁是错的。最终票数结果:甲/3票(乙丙戊各投一票认定甲是错的);乙/3票(甲丙戊各投一票认定乙是错的);丙/3票(甲乙戊投);丁/1票(戊投,甲乙丙弃权);戊/4票(甲乙丙丁投)
最终,“民主”也未能解决到底谁是正确的,但是认定了戊是错的。
客观上讲,只有“戊”是正确的,“甲”“乙”“丙”“丁”都错了。不过,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明的并不是如何去更加“客观”,而是想讨论一下“主观”。其实,站在各自的立场,就个人所能获得的信息范围内,他们每个人都是“正确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扮演的角色是“甲”“乙”“丙”,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判断下结论,并坚持己见,这也正是我们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所在。“丁”所代表的是一类愿意从他人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的人,其实这是一件好事,能更接近真实,但是也容易被人误会成“和事佬”,而且“丁”这样的人,坚持自己原则方面会稍差,容易陷入迷茫。“戊”是超越凡俗之人,但是缺乏知音,康德或许就是这样的人吧。
Leave you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