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系统上线总结--策划

by forestyaser on 2月 26, 2008

上周末08年2月24号人物系统(http://www.niuna.com/renwu)上线了。做个上线总结,不然时间一长就忘了。

这个产品的构思大概是在08年的一月份。从一月底开始代码工作,使用了pligg的大量代码,基本上一个月后上线。

为什么会做一个系统。

首先我想可能是因为人有创造的需求,说得俗点就是男人不能无所事事,总得做点啥,说得文雅点就是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马克思同志说的)。

那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系统呢?一个推荐人的系统。

我想首先推荐本身在当下是有价值的。信息的过载,搜索引擎的机器智能至少在目前还达不到人工智能的程度,而且在可见的将来即使实现了人工智能,机器能象人一样完全理解你的询问,机器象机器人那样做出判断给出的解答你能完全接受吗?我想对于越是简单理性的东西,你接受的程度越来,而越是复杂非理性的东西,你怀疑的程度会越高。比如有一天,你问一个机器人”我下班的时候在车上听人说长安街这两天在维修,明天我想去天安门广场玩,会不会受影响啊?”。 这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理解你的话并经过一番cpu运算后告诉你不会影响,你估计能接受。 可要是你问他”那个姑娘对我表示了好感,我该不该追求她?她适合我吗?我要是和她结婚会幸福吗?”或者你问”这个来面试的小伙子能当产品经理吗?还是直接提成产品总监比较好?” 无论这个机器人cpu多块,内存多大,程序多智能,你觉得他给你的答案你能相信吗?这个时候最合适的做法可能是找几个你信赖的人去问他们的意见,当然他们的意见肯定各不相同,然后你再在这个基础上得出你自己的看法。造成这两种情况不同的本质原因可能是因为后者牵涉到人,对人的评价,可能永远只有人可以做。只要涉及到人的选择,就需要对这个人的评价,推荐是对评价内容的一种简单可视化描述。就像美国人在考虑希拉里是否可以做总统时会对她发表一大通评价,最后还是要用手中的选票来简单描述下是选还是不选。在人物系统中评论就对应着评价,推荐不推荐就对应着选还是不选。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三种东西,物质、信息和能量。我觉得如果从人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东西,人和物。人自以为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把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存在都划分到人的名下,也就是说这个是你的,那个是我的,剩下的是他的,好了这个世界已经被我们瓜分光了。当然了在某些社会过程中,人也可能被其他人瓜分,这个人物系统中不考虑这种情况,因为我们要向着光明前进,不能迁就黑暗 🙂 。那其实推荐只存在两种,推荐某个人,或者推荐某个物。

现实世界中媒婆是推荐人的,猎头公司也是推荐人的,房产中介是推荐物的。这都是商业性质的推荐行为,当然啦,也有非商业行为,比如强烈关心未婚人士的热心人,你的朋友、同事,他们也经常会给你推荐,自然他们不会和你收钱。

那如果是我要做推荐,应该做什么样子的推荐呢?显然,我不可能开一个婚姻介绍所,不可能开一个猎头公司,不可能做一个房产中介。因为那需要大量的线下资源。线下资源是我所没有的。而这个世界上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资源的。或者说只要你活着,或者说即使死了你也是需要占用资源的。那你说我啥也不干,每天混吃等死行了吧,总不需要什么资源了吧。错,即使这样,你还是需要你自身这个资源,也就是你自己这个人力资源,这个资源的特点是他会长大,有最强大的时候,然后即使你不使用他,也会慢慢地变得衰弱,最终消失。忘了是谁说,股份制度是资本主义最伟大的发明,如果没人说过这句话,就算是我说的吧,呵呵。为什么说股份制度是资本主义最伟大的发明呢?就是因为做事是需要资源的,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做的事情越是惊天动地,做这些事情所需要的资源未必是某一个人一开始就拥有的。注意,这里说的是一开始,因为某些资源,比如资本资源,不但有聚集的倾向,还有增值的倾向。比如google的创始人在开始的时候只能靠创始人自己的两个脑袋做事,但随着价值的不断产生以及被认同,资本资源和其他的人力资源向他们聚集,到现在这两个创始人自己拥有的资本资源已经相当地多了。理论上做很多事情不再需要外界的资源聚合,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和外界资源交易,购买过来了。那说回我自己,我现在能动用的资源是什么呢?可能和google的创始人一样,是自己的脑子。不过呢,我得承认,我的脑子也许这辈子在技术上都赶不上google那两个天才了(或者我应该换种更积极的说法,那就是,我和google的创始人相比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我应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所以我决定不在技术方面和google竞争,呵呵),那我的脑子有什么用呢?我想可能是阅历,长期的积累使得我在发掘有价值的人和物方面还是有些价值的。这个可以从我的博客的推荐栏目可以看出来。当然啦,如果只是我自己一个人做推荐,那永远只能是象青铜博客里的读书笔记和青铜推荐那样的小作坊生产。能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要创造更多的价值,使更多的人受益,必须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更多有价值有眼光的人来推荐更多有价值的人。这就是人物系统开发的初衷。

那看到这里基本上比较清楚了,人物系统是一个web2.0的系统,大家在上面创造价值,创造的价值给大家使用。

那人和物的推荐,我选择那种呢?当然了,我选择做人的推荐。因为人是物的所有者,是物的生产者,所谓推荐物,其实就是推荐物背后的人。有人可能不同意,会说,我只要知道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的鸡腿更好吃,套餐更实惠就好了,至于肯德基和麦当劳是谁的,我才不在乎呢。其实肯德基和麦当劳也是人,对外持续提供价值(也就是你说的鸡腿和套餐),只是这个人不是我们常见的自然人,而是法人。鸡腿和套餐都是这个法人提供的物。那有人可能又要说了,我只要好的鸡蛋就行了,我才不管那个蛋是哪知鸡下的呢。这个说法其实很含糊,把一次交易和多次交易的情况混在一起了。在一次交易的行为中,也就是俗话说的一锤子买卖,比如,你去旅游点旅游,旅游点的小贩和你进行的就是一次性交易,这一次买了,这辈子也许都不可能再见到这个小贩了,那你当然不用去记住这个小贩,即使回家后你发现这个小贩卖给你的东西经济实惠,物超所值,或者简直就是个垃圾,这个小贩是谁都不重要了。但如果是多次交易呢?如果是你在自己家的小区里买东西呢?你可能得知道谁的东西好吧。不然你老婆也许该唠叨你每次都买不来好东西,怎么隔壁的王五人家就能买到呢。这个就是多次交易。这个时候你就要知道哪只鸡是好鸡,得去买他下的蛋。甚至我们会想这个鸡下的松花蛋(如果他能下的话,下同)不错,他下的双黄蛋应该也不错吧,辣椒炒蛋呢,买来试试,甚至会想,他今天下蛋了没有,下了什么蛋呢,瞧瞧去。这就象有人会定期去看你写的博客,看看你写啥新东西没有一个道理。你瞧,就因为你觉得这个鸡好,增加了多少交易啊。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系统里,交易越多越好,越多多次交易越好。现实中的求职、招聘、找老婆、找老公、找项目、找投资都是涉及人的多次交易。这种交易的前提是你得知道参与交易的这个人的信息,也就是说这个人好不好,或者说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我想在这些方面,人物系统对于人的推荐肯定是有价值的,而且是商业价值。那除了这种操作复杂的商业价值,有其他价值吗?我们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很奇特的东西,除了公益事业,只有在互联网上才会有大规模的价值而非商业价值提供。比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如此有价值的东西都是非商业化地提供给你使用的。那人物系统提供什么价值(非商业价值)呢?我想至少能帮助人更好地满足学习的需求。互联网出现以前,我们说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社会学,在实践中学,另一种是向书本学。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但可以向书本学,还可以向互联网学。互联网里的学习信息基本上都是人提供的,人都是有基本属性的,比如这个人在产品设计方面很擅长,那你可以学习他产品设计方面的各种知识,这个人在程序开发方面很擅长,那你可以学习他程序开发方面的各种知识。当你决定学习某方面知识的时候,知道向谁学,能帮助你节省不少时间。在让你知道向谁学方面,搜索引擎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当你不知道向谁学,而是就某个具体问题询问搜索引擎的时候,搜索引擎给出的答案一方面是经过处理保证质量高的排在前面(这也是我反对隐性竞价排名的原因),另一方面搜索引擎也告诉了你这个答案的出处,你可以顺着url找到这个人(这是我反对大量引用时不加标注的原因),并学习这个人提供的其他知识。我想,人物系统中通过对人的推荐(数量及是谁推荐的),贴的标签,下的评论,能更好地帮助人找到应该向谁学习这个答案。

如果人物系统中只是单纯地提供对人的推荐,我担心会变得没有说服力,因为人的价值毕竟是要附属在物上体现出来的。比如我推荐说白鸦在ucd方面很好很强大,那这是论点,论据呢?我得给出他写的文章,他以往的作品,这都是物,来证明我的论点。所以在推荐人的同时,必须能推荐这个人提供的物,也就是他对外提供的价值。

简单来说,人物系统就是一个档案库,它包括档案主人是否被人推荐,被多少人推荐,被谁推荐,被贴了什么标签,被下了什么评论,提供了什么物,推荐了谁这些信息。

这个就是人物系统的(第一期)总体策划。

Leave your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 Not published.

If you hav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