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当南开遇上饶子和

by Yan on 4月 29, 2009

上次说到有记者朋友要去采访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现在采访稿已经出来的,转贴在下面。记者是大河

文中把我的帖子和 的评论也包含了。

—————–

作者:孙滔 陈丹 来源:《科学新闻》双周刊

“我只希望,南开人将来会说饶子和在任期内是依照创始校长伯苓公的意愿做的,南开在饶子和任期内是往上走的。”
4月17日下午,来京参加亚太国际教育协会2009年会的南开校长饶子和在接受《科学新闻》专访时如是说。
 
“我内心坚信,南开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排名是很高的。”
 
不怕排名
 
科学新闻:今年3月11日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发表的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Ellen Hazelkorn评论中提到,我们对于一流大学排名的痴迷正在让我们拒绝顶级的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他认为,与其把资源集中在少数精英大学上,不如将目标定为建立一个顶级的高等教育系统。结合南开大学这些年在国内排名的情况,您怎么看待大学排名问题?
 
饶子和:世界上很多事物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合理性。排名是一种表达方式,就像作科学必须要有表述方法,要有统计分析一样。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缺点,所以大学排名总会伤害到一些人的。
 
我曾当过清华大学的本科班主任,一个班30个人。这些最优秀的学生,也有排名啊。但是对这种排名,我是不赞成的。第一年当班主任的时候,我说,把各门功课保持在85分以上的话,你们在我的心目中就都是第一了。
 
我认为排名有促进作用,但是对于顶尖事物而言排名意义不是太大。
 
由于南开的规模和体量较小,排名在前十位是合理的。但我内心坚信,南开大学在人们的心目中的排名是很高的。这句话没说错吧?不过南开不能吃老本,南开人还要好好干。
 
科学新闻:但也有人批评南开人保守。
 
饶子和:很简单,南开大学有她的文化、精神、品格。就像2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南开谈到的,一所大学有固有的文化,就是名校。
 
我经常举西南联大的例子。当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一,大家融合在一起8年,于是有了西南联大的文化。但三校分开以后,文化也分开了,各校的文化一点没变。
 
南开人的风格是很难变的,不张扬,足够踏实,肯干。虽然他们可能不是统帅式的人物,但会是很好的辅佐式人物,就像周总理。
 
科学新闻:南开将来的定位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南开未来几年的目标是什么?
 
饶子和:北大是官府办学,清华是庚款办学,南开则是在张伯苓先生等前辈的努力下生长起来的。南开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即使到现在还有许多私立大学的烙印。
 
南开到今天也没有偏离张伯苓校长“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 的办学初衷。南开发展到现在,历史、经管、数学、化学四项传统支柱学科一直保持在全国前三位。南开的传统领域保持得这么好,是很难得的。
 
南开的学科发展要以不变应万变。这些年,南开与其他名校一样,生命科学力量增长很快,去年接连发表几篇Nature论文。但是我并不认为生命科学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因为兄弟院校也在同步发展,所以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南开传统学科的优势。
 
所以说作为校长,办学的传统、方向和定位一定要了然于胸。
 
“没有气派的人是提不出‘千人计划’的,做事就不怕有争议,要在做事过程中处理问题。”
 
无惧争议
 
科学新闻:2006年,您上任初始就“全球招聘院长”,2007年年初您去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年中又去牛津、剑桥广揽海外人才。
 
饶子和:我们最近的人才政策是三条路。一是试图引进顶尖人才,引进大师级的教师;二是引进30岁左右的年轻人才;还有就是一个百名后备教师培养计划,即南开的“百人计划”。
 
近三年来,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我们每年选拔100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到国外一流大学并师从一流导师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学生作为南开大学后备师资在学成后回校任教,作为学校进行基础性研究的人才储备。学校会与“百人计划”入选学生签订协议,纳入南开大学后备师资培养计划。
 
强扭的瓜不甜,签约不是一个死框框。这些学生回到南开的想法不变化是最好的,如有变化也是正常。即使他们耽误两年回来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不回来我们也不会难为他们。
 
科学新闻:国家最近也公布了海外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
 
饶子和:我看到你们《科学新闻》杂志也作了这方面调查意见的统计。
 
南开也在开始着手这件事了。我很高兴看到“千人计划”。越多的人回来,中国的科教层次才能上去。看到越来越多的杰出人才回来,我感到非常兴奋,从内心喜欢他们。
 
科学新闻:但是也引起许多争议。
 
饶子和:我们要以正面的眼光去看,尤其是涉及大政策、大问题。尽量多从正面去考虑问题,当然也要听一下其他意见。
 
没有气派的人是提不出“千人计划”的,做事就不怕有争议,要在做事过程中处理出现的问题。
 
科学新闻:那怎么调和引进的人才和本土人才的矛盾?
 
饶子和:有人说,这样会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其实这也不尽然,因为这仅仅是一个过程。
 
如果引进的人才确实优秀,一时的意见是会逐步化解的。我们南开引进人才,学校并没有提供更多的待遇。我们全球招聘院长的成功,取决于天津市领导的支持和校党委细致的思想工作。
 
“再等一段时间,你去采访南开大学,也许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儿。”
 
海河水涨
 
科学新闻:您在任期间,有一个什么样的期望。比如在将来卸任的时候会期望是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饶子和:我只希望南开人将来会说饶子和在任期内是依照伯苓公的意愿做的,南开在饶子和任期内是往上走的。
 
南开大学和天津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我希望南开以斯坦福大学为榜样,服务于天津,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作出积极的贡献。
 
前些年,天津的发展落后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南开也遇到类似困局。我的科大学长、南开子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说,复旦和南开比,只是因为黄浦江的水位高,海河的水位低啊。
 
不过,现在海河的水位在涨,滨海的水位在涨。总的说,我们争取不让南开校友感到失望。
 
比如南开与301医院的成功合作。301医院是需要与一所综合性大学合作的,而且是非常亲密的合作方式。清华已经有了协和,北大已经有了北医,你看看,周边还有哪所综合性大学适合301医院呢?只有南开。
 
科学新闻:但是我好奇两者的合作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饶子和:我们要突破体制,做成军民共建的典范。我们医学院的学生在301医院实习,那里所有的科主任和名医都是南开大学的教授。
 
再等一段时间,你去采访南开大学,也许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儿。
 
科学新闻:您觉得任校长这几年间,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是什么?
 
饶子和:可以说还没有,不过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与301医院合作,人才招聘和南开的“百人计划”,但不能说“最好”。你们可以读一下去年1月11日美国《科学》周刊报道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其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南开大学。
 
三年前的5月26日,是我上任那天,也正好是国务院颁发滨海新区开发文件那天,我说“从今天开始,要做南开人,要说天津话”。
 
有件事我很想提一下,我们曾经在去年画了一块“饼”。
 
去年5月我带队到了静海县。我很喜欢团泊湖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那里距南开只有10多公里,团泊湖的水面比12个西湖还要大。静海县领导富有远见卓识,他看到了南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说,只要你来,你要多大地方,我们给多大地方。
 
我们签了约,都把计划做好了。后来事情有了变化。
 
去年,天津开始了新一轮城市规划。张高丽书记说,子和,我要把南开放在未来天津市最好的地方,要把南开建设成中国最好最美的大学。就这样静海的计划搁浅了,新的计划就要开始了。
 
但是,静海校区仍然是我的一个梦,做成了就不得了。人,有梦做,总不是坏事。
 
“他周围要有一拨志同道合的、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合作者去推进学校若干年的发展,中间不要有太多的干扰。”
 
所长校长
 
科学新闻:如果我们这次专访的标题是《饶子和:从所长到校长》,您觉得怎么样?
 
饶子和: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这一位置上,也许更能够自由发挥。我在任所长三年多,在各个方面的支持下,生物物理所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想到这点,我也会有点沾沾自喜。
 
科学新闻:但是所长和校长的角色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饶子和:在所里,所务会决定了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做,而在大学里做事则每一步都要非常慎重。
 
往往事情推不动的时候要慢一点,一个月做不成,一学期做,这学期做不成,下学期做,或用一学年做。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能出问题。在商界,商机稍纵即逝,而大学的事情往往要按学期学年来筹划。
 
在大学,校长和书记的和谐默契是非常非常金贵的。我很幸运,我和薛进文书记是高度一致的,办事是同心协力的。
 
科学新闻:最近有人说,大学的民主太多了不是好事。
 
饶子和:你提到的这句话有断章取义的嫌疑。
 
大学要培养真正有思想、有民主思想、有能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做不到这个则是大学的悲哀。
 
科学新闻:我以前问过前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的一个问题,这里也想同样问您,您觉得一个理想的大学校长是什么样的?
 
饶子和:我还没有仔细想过。
 
不过我认为,一个大学校长首先要是一个好的学者,一个好的教育家。同时,他周围要有一拨志同道合的、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合作者,去推进学校若干年的发展,中间不要有太多的干扰。根据高教法,现在的大学校长还不能完全行使他的权力,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制约他不能犯错误。坏事呢,就是很多事不容易推动。
 
我支持大学在职的党员干部多出国去考察、去“挂职”,大凡是出去过的人,观念都会有些改变。
 
我觉得大学校长还是能干好的,虽然在哪里做校长都会有困难。至少在现有的条件下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我回来有一个请求,就是五年内不做任何行政工作。”
 
真的院士
 
科学新闻:我听说有的大学教授当了校长之后,就不再做学术了。您怎么看待校长和学术研究的关系。
 
饶子和:大学校长首先是校长。
 
关于校长和科研的关系,原来我认为学术仅仅关乎个人爱好。现在则觉得学术做得好,校长可能当得也好。学术水平不高,怎么能当好校长?
 
我个人感觉,学术研究不但没有影响我当校长,而且还对校长的威望、治校思路以及对外联系能起到加强作用,尤其是涉及国际上的交流。
 
科学新闻:我们采访陈竺部长的时候,他也讲到学术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关系。他说现在全部的上班时间以及大部分的休息时间放在行政上,科研上也只能通过电子邮件来指导。
 
饶子和:我呢,平时心情不舒畅的时候,一回到了实验室就很开心,除科学以外的一切似乎全都忘了。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科学新闻:您一直没有放弃作科研。
 
饶子和:我刚到清华的时候,跟王大中校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回来有一个请求,就是五年内不做任何行政工作。
 
我先把科研做好,从组长做起,一直到六年后当选了院士也没有放弃研究工作。如果我当年一回来就做官,人的精力很可能都为行政奉献了,而荒废了科学研究。
 
南开校友如是说
 
冯衍
 
有记者朋友要去采访南开校长饶子和,问作为南开校友的我有什么问题,我居然想不出来什么。
 
在南开呆过九年,但离开南开也刚好有了九年,只剩下“希望她好”的愿望。对南开的现状已经很不了解,提不出实实在在的问题也是自然吧。现在我就等着这位朋友的访谈文章出来阅读了。
 
不过因为这个事情,我这两天读了一些关于饶子和的文章。觉得他是个不错的校长,研究做得不错,人也开放、活络、会宣传,南开需要这样的校长来打破沉闷吧。
 
南开有不错的历史,但这些年来大家都说她的排名在下滑。姑且不说这些排名是否真有意义吧,我觉得看一个学校和看一个人一样很难用数字来评价的。(我知道,因为她是我的母校,我才会这么说。外人还是看数字的。)
 
有人说,南开是文理科最平衡的一所大学;也有人说,南开人稳重、踏实。不知道这些看法是怎么来的,但不管怎样,这些特色是不能帮助南开成为名校的。
 
格致网友EricCRC
 
饶子和过来以后,我们感觉到学校确实有不少变化,他是做了几件实事的,尤其是学校生物、制药、医学等学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滨海新区建设也有了很多合作项目。其他具体的一时难以回想起来了,但这种感觉留在了这几年学生们心里。
 
不过真说起来,最近这一年,感觉学校没有什么新的举措,也许就是领导们所谓的“稳步发展”吧。
 
饶子和给大家的一个印象是,经常发Science、Nature。所以如果要我问他,我第一个就想问,他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时间的?
 
另外,今年学校建校90周年了。最近有一番大的举动,我很感兴趣的是南开要建一个新的分校区,所以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在学校地理位置越来越分散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在新校区依然有良好的学习风气,以及南开一贯的优良传统?说实话,迎水道校区给我的感觉就是乱糟糟的,学风不好。
 
由此还能引来另一个问题,现在主校区和泰达学院已经是分隔了,再来一个新校区,学校打算如何在地理位置分散的情况下,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度,进行跨学科科研?这样做会不会造成一些硬件资源的重复与浪费?(摘自群体blog格致)

Leave your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 Not published.

If you hav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