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物理 (9) — 西迁

by hrma on 3月 25, 2009

在1955年3月30日高教部党组上报中央“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了将交通大学等校逐步内迁的意见后,林枫、陈毅、陈云等分别于3月31日、4月2日、4月7日作了批示同意,并经刘少奇、朱德、彭真、邓小平等圈阅后退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交通大学内迁问题在中央最高领导层内正式确定。
同年5月24–25日,学校召开了校委会扩大会议,一致通过了“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关于迁校问题的决定”。决定要求1957年暑假前基本完成搬迁任务。
 1956年6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特急电报报中央,反映对于交大内迁问题的意见,提出了3个方案。建议在交大内迁后,由交大负责为上海筹建一所新的电机机械大学。中央同意照顾上海需要,留下个小摊子,搬迁安排不变。7月1日上海造船学院在交大原址正式成立,交大造船系船舶制造、船舶蒸汽发动机及装置、船舶内燃发动机及装置、船舶电气设备4个专业学生886人、教师90人调入上海造船学院。
 8月10日苏庄副校长率交大师生员工、家属1 000余人乘专列迁往西安。9月6日录取新生2 137人,全部到西安报到,二年级1600余人也陆续到西安报到,首批迁校工作基本完成。
1957年开始的“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中,群众对迁校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4月15日校党委扩大会议要求对群众“放”出来的意见组织专门小组进行研究。校常委会决定成立由陈大燮、郑家俊、程孝刚、钟兆琳、邓旭初组成的5人小组。4月20–27日交大(上海校区)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原计划要动员全校掀起迁校工作的热潮。但会上对于迁校问题意见分歧很大,有的认为迁校不正确,有的认为迁校正确,有的主张在西安设分校,有的提出应该缓迁等。交大(西安校区)教职工、学生在“鸣放”中对于迁校问题同样出现了分歧。
5月7日交大(西安校区)分党委召开师生座谈会,就迁校问题展开“争鸣”。5月9日交大(西安校区)的学生贴出大字报说,西安动力学院要与交大已来西安的部分合并,仍留上海的部分不迁,致使不少学生情绪激动。5月10–11日交大(西安校区)召开第十届二次学代会,大多数学生代表发言认为迁校不正确。5月中、上旬在鸣放中许多师生认为交大以不迁为宜,反对设立新校和分校,反对交大分裂。
6月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关于交通大学迁校问题的会议,周恩来总理就交通大学迁校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坚持基本全搬西安和搬回上海两大方案,又在搬回上海的大方案下,提出高、低、折中3个方案,各分析了利弊。提出要顾全大局,合理安排,支援西北的方针不能变,要求由交大师生再次讨论后报高教部决定。
6月26日郭沫若、钱学森分别致函交大,郭沫若希望交大全部西迁,钱学森希望交大师生接受党的决定。9月上旬迁校工作积极紧张的进行,教职员工和学生成批迁往西安,即将迁往西安的各实验室紧张进行拆卸、装箱、启运等工作,各种家具、用具陆续运往西安。
9月12日国务院发出习字第110号文“关于交通大学迁校问题的批复”,同意高教部8月4日关于交通大学迁校及上海、西安有关学校的调整方案的报告。
高教部8月4日报告提出:交大分设西安、上海两地,两部分为一个系统,统一领导。西安部分完整地设置机、电方面主要专业,逐步添设新技术和理科专业,并发展成理工大学;上海部分办好机、电专业,着重提高教学质量。计西安部分设21个专业,上海部分设15个专业。教职工的调配以支援西北,保证两地教学质量为原则。并决定上海造船学院和南洋工学院与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合并;西安动力学院、西北工学院的采矿(包括地质)、纺织两系、西北农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并入交大西安部分。
至此,交大的西迁工作基本完成。从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间,几经反复,从交大的普通师生到国务院总理,都参与了这个重大的迁校过程之中。这一过程的结果,对于交大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物理教研室在这一过程中也分裂为两个。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确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交大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以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同时进入全国16所重点学校的行列。这实际上意味着交通大学开始分为两所大学。到了7月31日,这一事实得到了最终确认,国务院“国二陆字212号”文批复同意教育部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两校分设后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同意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同志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谢邦治由司法部调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教育部报告指出:“1956年经中央批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嗣于1957年根据交通大学内部的实际情况及当时上海、西安两地的需要,报经国务院批准对该校迁往西安的具体方案作了调整,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小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西安及上海两个部分在行政上仍实行统一管理。根据当时情况,作为一个过渡办法,这样处理是完全必要的。”教育部要求“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在师资及高年级学生方面,应予上海交通大学以适当的支援。”
在交通大学开始西迁时,物理教研室的全部仪器设备也随之搬迁至西安。物理教研室的大部分教职工去了西安,其中有10人留在上海。周铭老先生因年迈体弱未去西安,赵修鸿,赵贻镜,吴维聪,朱泳春和朱景兰等5人调往新成立的上海造船学院。任有恒,胡盘新,姚善麟,姚运强等4人则调往筹备中的上海南洋工学院。南洋工学院是交大西迁决定以后,上海市筹备成立的一所工科院校。
1956年造船学院已开始招生,物理实验开课在即,建设物理实验室任务十分紧迫。物理实验室主任吴维聪带领青年教工刘熹祥,应燕平,胡齐丰,张立,范忠浩,邵汉波,任秀英(以后又加入程沛,鲁鹤高)等人,紧张地投入了建设工作。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了仪器定购、验收、安装、调试、预演等工作。按交通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要求,在科学馆开出普通物理实验18个,并建立了实验室的管理和保障体系。以后又根据需要,陆续开出半导体,同位素,超声波,真空技术,示波器,计数器等近代物理实验。到1957年秋,决定交大分设两地时,上海部分的普通物理实验室已达到教学要求,并较以前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 上海交大百年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网, http://www.sjtu.org/sjtuaa/index.php
           3, 西安交通大学校庆专题网, http://newsxq.xjtu.edu.cn/xsyg/

Leave your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 Not published.

If you hav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