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的故事

by joyphys on 12月 13, 2008

电磁学的故事

台湾 《科学发展》20046

电磁学的故事

电磁学的故事
台湾 《科学发展》2004年6月

<!–break–>

回到电磁的源头

我们来到十六世纪的年代,寻找第一位对电磁进行系統研究的人,他叫做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是近代电磁学的先驱。有一天他在家里闲着闲着没事,就把磁石磨成球状,然后把一个小磁针放在磁球上,发现磁针会转动。他还发现把不同的物体互相磨擦后竟会吸引其它较小的物体。最后他提出电与磁是不相关的看法,然而他的结论真是对的吗?
在一七四五年,有一位荷兰莱顿大学教授马森布洛克(Petrus van Musschenbrock),他发明了“莱顿瓶”,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的电容器,也是人类第一个储儲电裝置。为什么要提到他呢?因为沒有他的发明就沒有现在的电容器,在电学的发展过程中,这项发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
一七○六年美国波士顿城诞生了一位伟人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用风筝做实验的奇人,他用莱顿瓶做的第一个重要实验是发现了正电和负电。在一七五二年七月的某一天,費城下着倾盆大雨,富兰克林与儿子做了举世闻名的电风筝实验,证明了天上的电与与摩擦出来的电是一样的。隨后他发明了避雷针,让我们避免被雷电击中。(据说此后有多位科学家为了重复他的实验,都不幸被电死。)
看到这儿,也许你会觉好像和电沒有很直接的关系,不要急,慢慢来,现在要介紹的这个人,不论是在数学、工程、物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成就,只要读过中学的人一定听过他的名字,他就是库伦(Charles Augustus Coulomb)。一七八五年他用自己设计制造的灵敏扭秤,证实了同性电荷间的斥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具有平方反比关系,并把电荷间作用力的关系称为“库伦定律”。


两个男人的战争

前面提到的这些研究成果都属靜电领域,由于莱顿瓶不能稳定且长时间地供电,为了改善这种现象,伏打电池便应运而生,有趣的是,这一重大的科学发现,却是在一个偶然的事件中所引发的,且让我们来看看吧!
有一位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Luigi Galvani) 从事解剖学的研究,有一天在偶然中发现,放在起电机旁的一只已解剖的青蛙,当用外科手术刀触及蛙脚上外露的神经时,蛙脚就剧烈地抽搐,他对这一现象十分惊讶,经过十年的研究,他认为这是一种由动物本身生理现象所产生的电,称为“动物电”。因此产生了一支新的科学── 电生理学的研究,同时也开始帶动电流的研究,促使电池的发明。
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一阵研究旋风和讨论,但有一位名叫伏打(Alessandro Volta)的物理学家却不认同他的观点,他在自己身上做了一个实验,他用舌头舔着一枚金币和一枚银币,然后用导线把硬币连接起来,就在连接的瞬间舌头有发麻的感覺。这个实验说明了,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时会产生电,于是伏打把这种电称为“接触电”,从而引起了“动物电”和“接触电”长达十年的争论,被称为“蛙腿论争”,最后因为伏打做了一个只用金属不用肌肉组织的实验,照样也能产生电流,使得“接触电”的观点占了上风。
后来伏打又制成了能产生持续电流的电源,并称它是“人造发电器”。这就是最早的电池,史称“伏打电堆”,也叫“伏打电池”。在伏打之前,人们只能应用摩擦发电机利用旋转来发电,再将电存放在莱顿瓶中以供使用,这种方式相当麻烦,所得的电量也受限制。伏打电池的发明改进了这些缺点,使得电的取得变得非常方便。
还记得文章最前面提到吉尔伯特发表电磁不相关的论点吧?真的是这样吗?


电与磁的亲密关系

一七七七年,一位名叫奧斯特(H.C. Oersted)的人,出生于一个药剂师家庭,后来到德国和法国游学时,在上天造万物必有其关系的哲学洗礼下,他坚信电现象和磁现象有着共同的根源。一八二○年,奧斯特主持一个电磁的讲座,当天晚上他正在讲课时突然灵感一来:“如果将通电导线与磁针平行排列,磁针会有怎样的反应?”结果小磁针会摆动,当改变电流方向时,发现小磁针会向相反方向偏转,此一现象说明了电流方向与磁针转动之间有某种关联,于是在一八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向科学界宣布了电流的磁效应。他证明了电与磁之间是有关系的,也揭开了电磁学的序幕。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磁场强度的單位以“奧斯特”命名。
于是包括安培(Andre Marie Ampere)在內的法国科学家们如梦方醒,才知道他们错误地信奉了吉尔伯特关于电、磁之间沒有关系的教条。在听到奧斯特的实验结果之后,这些科学家开始重复奧斯特的实验,并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遵从右手定则,这个定则后来被命名为“安培定则”。此后,安培又做了许多实验,描述两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两电流元的大小、距离以及方向之间的关系。后来人们把这个定律称为”安培定律」。目前所用的电流强度單位──安培就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奧斯特和安培的研究工作,揭示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性质截然不同的电现象和磁现象,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在很短的时间內,电磁学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从最早吉尔伯特提出电与磁不相关的理论,一直到奧斯特证明它们之间的息息相关;电既然可以生磁,那就有人想,磁是否也能生电呢?这个问題首先被一个人提出同时也证明了,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人物吧!法拉第,一七九一年出生在一个铁匠的家中,由于家境贫穷,他幼年并沒有受到完整的初等教育,在因缘际会之下进入了皇家学院实验室,法拉第的科学生涯也随之展开。
奧斯特的电磁效应论文发表后,法拉第的心中一直存着一个疑问,既然电与磁有密切联系,电能产生磁,那么它的逆效应”磁能产生电”吗?一八三一年的某一天,他在公园散步时突然想到,是否反过来利用磁的运动也可以产生电流,于是他急忙回到实验室进行试验,结果试验成功。把一块磁铁放入金属线圈中时,会使电流流入线圈,拿出磁铁时,电流则反方向流动。这一现象肯定了一个事实,电流不能无中生有,必需作功才能产生,于是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个现象的发现,奠定了日后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后来法拉第提出一种全新的概念和物理图像,”力线”及”场”,还提出了电磁波的臆测:电磁作用可以波的形式传播,而光可能是一种电磁波,这些猜测后来被麦克斯韦和赫兹所证实。后人对法拉第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可見电磁波的概念最早是由法拉第所提出,此一概念造就了日后通讯的蓬勃发展。从电生磁一直到磁生电的实验都一个个得到了证明,但是这些看似独立的电磁现象,需要有人做个有系统地整理和综合,这个伟人就是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电磁理论大廈的整合

麦克斯韦是电磁学的集大成者,他总结法拉第等人的科学成果,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在物理学的电磁领域上是一次伟大的整合。
麦克斯韦是十九世纪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一八三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于英格兰的愛丁堡,十九岁考进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这里麦克斯韦受到数学家霍普金斯和斯托克斯的悉心指导,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麦克斯韦在一八五四年自剑桥毕业后就开始了电磁学的研究,他详细研究了法拉第的著作,对法拉第的实验报告和笔记都十分熟悉。由于法拉第基本上是一位纯粹的实验物理学大师,不懂数学,无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他的物理思想,而数学恰好是麦克斯韦的专长,于是麦克斯韦选择用数学当作翻译的工具,来表达法拉第的物理思想。他细心研究了法拉第提出的”力线”概念,在一八五五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法拉第的力线》,这篇论文用严格的数学方式说明了法拉第的力线,受到当时即将退休的法拉第极大的鼓励。
一八六二年麦克斯韦又发表了第二篇电磁研究的论文《物理力线》,不但进一步论述了法拉第的思想,而且得出了新的结论:电场变化时,也会感应出磁场。这与法拉第的电感定律相辅相成,合称”电磁交感”。他并且运用数学上的向量分析方法,写下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不但完整且精确地描述了所有已知的电磁场现象,而且还有一些新的”预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电磁波”。日后只要是有关电磁学或电磁波的领域,一定会提到”麦克斯韦方程组”。足见他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可惜英年早逝,享年仅48岁。


无线通讯的诞生

一八八七年,麦克斯韦逝世后八年,他所预言的电磁波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R. Hertz)证实。
赫兹是一位基督徒,生于一八五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父亲是犹太人。他在一八八六∼一八八八年间,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不但证明电磁波的存在,发现它与光有相同的速度,同时有反射、折射等现象,而且对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做了定量的测定。此外,他也同时发展出电磁波发射、接收的方法,可以称得上是无线通讯的始祖。他一生对电磁波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少重要的贡献,在当今的生活中,我们绝对离不开广播与电视,而广播与电视只是无线电波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实例之一而已,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把频率单位命名为”赫兹”。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整个电磁学的发展及电磁波帶来无线通讯的便利,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了吧,每一个理论的发展历程都是彼此紧密相扣不可分割的,这些理论或实验的结果绝对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一群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默默努力付出的科学家,用其一生的精力与聪明才智,才能为世界帶来奇迹和光明,更帶给全人类一分对未来的希望。我们除了珍惜身边已拥有的一切,也更能深深体会”人因梦想而伟大”这句话的含义!

2 comments

experiment makes history

by you on 2020/08/17 at 18:31. 回复 #

Leave your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 Not published.

If you hav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