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络圈” 分类下的文章

第二人生中的天文学

by Yan on 12月 1, 2007

亚利桑那大学的 Adrienne J. Gauthier 来做了个有趣的报告:Astronomy in Second Life。她介绍了他们在 Second Life 进行的一些天文学教育及宣传项目,然后以她的 avatar 带领我们参观了一些 Second Life 里以天文为主题的地点。

如果对天文以及第二人生感兴趣,她的相关文章可以在这里看到,文章里有那些地点的地址。

她说,把第二人生作为教育与宣传平台,潜力不小,有许多资源有待于移植。特别需要增强的是交互性。现在第二人生上的天文内容多数还只是海报的形式,要真正利用第二人生的优势,更多的交互性必不可少。

伯克利网络课程

by Yan on 11月 24, 2007

这个这个,非常之火星了。不过还是得提一提,万一有人不知道呢。

webcast.berkeley,加州伯克利大学把许多教学课程以及学术报告之类,以音频或者视频的形式放到了网上,可订阅、下栽。

他们还把一部分内容上传到了 Google Video 和 Youtube 上。我又把一部分贴到了这里,比如:SIMS 141 – 搜索引擎Physics 10 – 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Chemistry 3B,等等。

现在网上的开放教育材料非常多,唯一的隔阂是语言了。不知道有没有中文的类似网络课程。或者有人能把它们翻译成中文也好。

科学报道沙龙

by Yan on 11月 15, 2007

科学报道沙龙(前身是科学记者沙龙,格致之前提到过)将于2007 年11 月16 日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

科学报道沙龙是一个由科学传播工作者自愿组成的、旨在改善和丰富科学新闻报道并促进同行交流的公益性网络。沙龙以网站为依托,组织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活动。

沙龙网站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每周更新的重要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预告、科学新闻业内资讯、新闻线索推荐、培训奖励或工作机会等;互动的供业务探讨和交流信息的留言板;世界科学记者联盟在线教程、科学传播电子指南、经过授权的科学家或记者的科学报道业务讨论文章等。沙龙线下活动原则上平均每两月一次,可根据届时的热点话题灵活确定,形式可以是交流研讨、集体采访、专家讲座或者专题培训。

沙龙管理员为李虎军和贾鹤鹏。

繁星客栈只是临时关闭

by Yan on 10月 29, 2007

卢昌海的繁星客栈可能是最好的数学/物理论坛了,很多格致的作者同时也是客栈的常客。最近居然也被 GFW 了。

卢昌海决定关闭繁星客栈。还好据 shanqin 讲,只是暂时关闭而已。卢昌海在找新的地方,找到后会重新开放。

繁星客栈能做得这么好,它的论坛管理制度很值得借鉴。

有感于<<余秋雨先生的教主意识>>

by mingwang_cisri on 10月 29, 2007

以前读过<<山居笔记>> 觉得写的挺好的, 后来又去看了<<文化苦旅>> 没能坚持看完 . 有一种感觉就是: 写得太甜太腻, 与标题很不相符, 这仅仅是对作者文字风格的喜好.前些年对余先生的口诛笔伐已不显见, 甚至有标榜不卖余秋雨的书店, 真是有创意. 文人风骚 是非颇多 来龙去脉不值得细究 但从新语丝上读到的这篇文章 使我对余先生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并且深感于类似的教主意识 , 不吐不快.

初读此文即感痛快又觉愤懑, 痛快的是在文学界甚至是娱乐界的一位如此”德高望重”的人物竟被狠狠地批斗了一顿, 有理有据, 言辞极为犀利. 恐怕余先生读此文难免血压飙升,心跳加剧, 精神更加错乱. 愤懑的是在我们的周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权威, 各种各样的规规矩矩让人感到心情压抑, 肝火不断. 有部电影<<飞越疯人院>>对我影响挺大, 里面那个女院长简直令坐在电脑前的我都要发疯, 那种在压抑体制下的循规蹈矩和试图逃离的冲动感同身受.

北大未名BBS上有篇文章<<从<北大讲量子力学的烂人>谈起>>谈到了北大几位令人尊 重的老师, 不知为何触怒了一个北大学量子力学的烂人. 这样的狂妄并不是我所欣赏的. 做学问首先是尊重权威, 尊重老师. 事实上很多被公认为权威的大家都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这才是得道的高人. 某些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学术地头蛇是很难赢得尊重的.

对于做人, 环境已经是这样了, 只能偶尔发泄一下, 这也是写这些废话的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