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分类下的文章
最新一期的Nature——中国特刊
by 水龙吟 on 7月 23, 2008

看到今天的nature,居然封面是鸟巢,大标题China’s Challenges,把自己都吓到了。马上重新仔细看一以下网站看有没有输错网址。
这期标题里有China的就有14篇之多,随便翻了一下,涉及到中国的方方面面:经济环境、环境治理、科技发展、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等等等等。nature忽然神经了一把,是因为奥运吗?
目录页的链接
很多观点比较客观,但仍有很多观点不敢苟同,比如China’s move to higher-meat diet hits water security的这篇。有人说过,说谎话不可怕,可怕的是九句真话里掺一句谎话,但是我要说,这种掺杂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断章取义。很多事情也许是对的,有道理的,但是用不同的语气、态度来分析,就完全不同了。顺便鄙视一下这几个作者,说什么中国人吃上肉了就会引起水质污染的大问题,美国人以汽车为基础的生活就没问题了?就跟说开车不污染环境,都是巴西的牛放屁才导致的温室效应一个意思。原文
copy一下部分的这期nature的目录,不知道这些paper的影响因子会如何?笑
China: China’s challenges p367
By almost every measure, China’s growth is extraordinary.
最漂亮的物理实验TOP10
by joyphys on 7月 19, 2008
这是2002年Physics World 的读者评出的.
杨氏双缝上的单电子干涉被评为史上最漂亮的物理实验
3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坚信火星的土壤中不存在有机分子。美国宇航局的“凤凰”号探测器能推翻这个结论吗?

1976年夏天,人类的触角第一次触及到了另一颗行星的土壤。两个“海盗”号探测器从它们着陆的地点挖掘了土壤样本,并将这些样本倒入了从地球带来的分析设备中。在这些分析仪器中技术最先进的也许就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GC-MS)了,它被设计用来探测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化合物的证据。在运转了几个月之后,它们什么也没有发现。自此“海盗”号由于其几乎毫无异议地证明了火星是一个不毛之地而被载入了史册,而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的探测数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时间2008年5月26日上午7时53分成功着陆在火星的北极,它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分析火星上的水,并且探测土壤是否能承载生命……

20世纪90年代末,行星科学陷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首先,1998年12月11日环火星气候探测器(MCO)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烧毁,原因是工程师搞混了火箭推进器的公制单位和英制单位。接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火星极地着陆者(MPL)一头撞入了火星大气层,通过降落伞缓缓下降,最后使用火箭来软着陆。但在这之后地面再也没有收到它的任何信号,其原因目前仍然是个谜。
从无穷小到无穷大的发现
by Shea on 6月 29, 2008
粒子物理学家们正逐渐进入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的领域;他们的技术和一锤定音的方式或许会帮助我们解决宇宙中最神秘的谜题。
阿根廷西部的南美大草原蔓延数百千米,由灌木和草场所覆盖,它或许是喂养牛羊的最佳地方,或许是拍摄西部电影的理想宝地,又或许是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凝视满天繁星畅游于宇宙奥妙之中的令人遐想的美景之地。然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粒子物理学家詹姆斯·克罗宁(James Cronin)却选择了这块令人无法想象的土地来图解决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为了捕获来自深空的粒子,克罗宁和300名同事已经来到了安第斯山脉的脚下,而这些粒子携带了比地球粒子加速器大几百万倍的能量。如果像预计的那样,那么几年之后科学家们就将发现这些宇宙射线的源头。“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能做到的话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克罗宁说。他因为发现了在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细微不对称性而分享了198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项发现也就是众所周知的CP破缺。
这个实验并不是小打小闹。科学家们在草场上铺设了1600个探测器,每两个探测器之间相距1.5千米。当宇宙线冲入大气时,这些探测器可以探测由此产生的雪崩粒子。当皮埃尔·奥热天文台(Pierre Auger Observatory)建成时,它将覆盖3000平方千米——芝加哥面积的5倍。忠实于其粒子物理学家所受的训练,克罗宁信奉一个简单的信条:“向规模要效益。”

[图片说明]:皮埃尔·奥热天文台占地3000平方千米,专门用来探测高能宇宙线。
